很多城市现在巴不得旅游兴市,可是他们只看到自驾游的消费力
【本文来自《保定公交车减少到只剩333辆,如何支撑市民出行?央媒探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到公交,可能不止是大城市。中小城市同样要有政府的亲民便民政策。公交其实现在更多是老人,学生,外地人喜爱坐。因为公交的便民性是地铁的长距离、,出租车的价位,共享电动车的科技性取代不了的。
先说老人,现在中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国家为便民,提出城市十五分钟生活圈,解决村一级的快递点,叫解决“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那出行有公交,也应是十五分钟圈内之事,否则医院是不可能建在每个15分钟生活圈内的。有些老人是慢病号,经常住院,选择的医院不会太远,也不会很近,公交出行看病是首选,不信,可以去调查。更不要说老人选择锻炼场所公园一类的地方,天天去,也基本是不远不近,几站公交车。如无公交,老人不可能打的——价高,更不可能坐公享单车——不会,危险。而地铁则可能还得转车——不方便。……
再说学生,如果要赶着上学和放学让家长安心,中学,有的小学也是以学生包月卡为主。压缩公交站点,孩子们的不方便带给了家长,社会又增加一种焦虑情绪……
再说外地人。这是我最有感触的。很多城市现在巴不得旅游兴市,可是他们只看到自驾游的消费力,几乎无人在乎慢游旅游的人,这种人一般会在心怡的城市乡镇租房住上一段时间,长则一年,短则一月,最在乎的还就是这个城市的公交服务了,一是由于人生地不熟,公交车线路目的地明晰可查,二是不怕的士宰客,三是年纪大的这种客居者,外来人(其实这种人大多是退休者,人数不可小觑)买了东西太重,坐公交不用担心提不动,因为不可能客居还带部电动车,也不可能经常上超市打的。公交给他们的方便太多了。就如我多次在乡下租房,然后随便时可以坐公交跑城里到处逛和购(毕竟乡村宜居,城市宜购)。就是这种经历,让我对现在一些县(县级市)的公交服务即爱又恨。爱——方便,恨——取消了。以至我从此不再去这种没有公交,却又下令取消三轮电动的城市及它美丽的乡下长住了。太不方便了。
对于这种城市(或说县城)我最奇怪的有2点:
一是,有公交,而且也方便,但是市区内的所有公交站点并没有清楚的路线标牌,只有始发站有。二是有停靠亭,却是虚设,你不知他在哪里停车,有时就以一个路口做上车点。而且这个路口还可以随时变动,让外地人只能气喘嘘嘘追着车跑。我遇见的这个情况,还是2016年新改县设市的中外声名远扬的风景区县级市。更奇特的是,公交司机见我们外地人,还很不客气地说:我们不欢迎你们来。因为他认为物价上涨是外地人来住造成的。公交司机也是一个城市名片。所以从中可见近年对于公交系统的管理不仅经济上不能给力,人员素质培训也没人管了。所以我只能说遇见了奇葩人。
二是,也是一个自称创建5A级县的县城,我在这里阶段性住了10年,住乡下,坐公交进城购物,半小时路程,很方便。而且下车点去2条街约2公里的唯一超市,有小三轮电动车,3块钱一个人,一般可坐2个人,司机都是乡下人,服务很好,大包小包买完东西,再坐这种车返回我坐车的公交站,特方便。可是四年前,这个县新来了一个书记,下令将所有三轮电动车取消,但是这个县城的公交车却找不到,问当地人,他们也不知,即不知站点在哪 ,也不知何时有车来。问当地人如老人有事怎么办,说是找黑三轮,结果我也要了这样一个黑三轮电话号,到了县城站就给他电话,他接我,然后带我专挑小巷子走,怕城管抓。我不坐的话,买的东西提不回公交站。好在现在网购方便,从此不再去县城。有次空手在县城走,向人打听去车站的路,一个自称的士司机的中年男人说可以送我去,我说多少钱,他说一人3块。我说怎么街上看不出租车,他说县城人少,不赚钱,都去路长途了,他家有事,走不开,在县城跑,你问,那你不跟三轮一个价,不亏呀?他说没办法。其实这个县城人口需求量正好合适一定量的小三轮,其他选项都是错。
我奇怪这个县委书记的决定,也很奇葩。这5A级好像现在还没申请到。没有公交的5A级估计也只适合单纯的自驾游。但真正的5A级也应该是因地制宜制定政策,能让人住得下来宜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