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种设计方案是完美无缺的,郑州现有方案就是最合理化利用土地和资金
【本文来自《郑州通报“花费34亿给河道贴砖”:造价约650万元》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流德小范
- 1. 对啊,河道治理工程怎么就不是水利部门来负责,跑城建部门负责?
2. 是公园又怎么样?不能以河流河道的正常功能为重点吗?特别是在郑州这个防洪防涝能力与城市发展相比是高度落后的城市(对应我所引用到的硬指标)。河道治理工程就是要以河道治理,特别防洪防涝为主导,河道景观工程是河道景观工程。盖楼也不能拿基础工程的预算搞装修嘛。
第三点嘛,也许是我少见多怪,也许是我观察和研究的河道太少,也许是设计洪水水位没那么高。然后我再看了第一张的设计图,额,居然没有设计洪水水位,不愧是城建单位的图。重现期为十年八年就不需要那样地抓细节了?我的立场是反对的。
1、郑州城区内没有大江大河,仅有的几条河流也没有上游水源,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泄洪道。郑州的城市河渠建设归属城建局、城管局负责,后期日常管理归属城管局下属的河渠管理处负责。你可以把这类城区泄洪道理解为“大型排水沟”,其市政工程属性明显强于水利工程属性(一年到头的水量还没自来水厂的水多)。项目投资巨大时,就由城建局负责建设,因为它比城管局更有大基建的建设经验。顺便说一句,城建和城管在市级层面一般是两个平行单位,但在部委层面都归口于住建部,算是真正的“兄弟单位”。如果你非要质疑“为什么它不能归入水利工程”,那你应该去问城建局或水利局。
2、没有哪种设计方案是完美无缺的,现有方案就是最合理化利用土地和资金。如果花巨资整治出来的结果仅是用于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洪水通道,平常绝大部分时间都作为一道“伤疤”贯穿整个城市,这才是真正的浪费。我之前列举了人防工程的例子,再拿抗震要求举例。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求必须高一些,即使投资额会显著提高,但也是必要的,只因地震发生的概率较高。反之,在地震少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求无需过高。估计你要质疑“少发就是不发吗?”,这其实是抬杠,人人都知道事无绝对。全世界都是这样做的,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也没把他们的高楼建成抗震12级(技术上能做到,而是没必要)。我们不能活在极小概率事件中,社会发展也不能被极小概率事件束缚。直接解释、类比举例都有,希望有助于你理解“综合考量”这个词。
3、文章配的图片是效果图或实景图。你关心的设计水位只会出现在勘察资料或施工图里。你去售楼部买房,置业顾问拿给你房屋效果图,你质疑“没看到钢筋是什么型号的,没看到混凝土是什么强度的,豆腐渣工程吗?”,这只会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