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破除内卷——可以考虑留学和海外就业
从媒体报道的青年人就业数字来看,这几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比往年更高的就业压力和竞争。虽然目前关于高考选专业的话题热度刚刚过去,趁着暑假在国内探亲,我想就学习和就业的话题简单发表一下个人观点,也许可以给某些人提供一些参考。
尽管这几年观察者网上的网友们对于留学和海外就业批评声音越来越盛,说些逆潮流的话总归是会招来一些批评的,但是由于关乎到很多年轻人的个人前途和未来,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说——对于部分家里缺乏经济和社会资源,但成绩依然不错的年轻人而言,其实留学海外名校以及在海外就业是可能比国内考研进名校或者进入体制内工作更容易一些的。而且留学也完全不像网上说的那样一定很花钱,相反不少欧洲大陆国家(比如德国、法国等)的名校,其实是非常适合收入不高的工薪家庭但成绩不错的年轻人的。网络上流行的留学需要花费百万之巨的说法,其实只适用于英美高等教育体系同时没有获得奖学金的情况,这样的确实不适合国内广大的工薪家庭,但出国留学群体当中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的其实是没什么家庭背景,而只能依靠学习成绩、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们。
就像我个人,2006年从一所211大学本科毕业出国读硕士的时候,父母还在江西一个煤矿当普通工人,当时他们每人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两千人民币左右。我当时一年的花费(因为当时免学费的政策,只需负担住宿、交通和饮食方面的费用)当年一共就花了父母四万人民币左右。后来在玻尔研究所做硕士研究课题期间(从2007年9月开始),导师每月给我当时相当于七千多人民币的生活补助,我就彻底经济独立,并有了自己的积蓄。后来因为导师推荐,我硕士答辩之前的(2008年)暑期去德国柏林郊区波茨坦的一个马普所交流访问了大约三个月,当时每月领工资按当时汇率接近一万八人民币。在德国的这次短期工作,扣除了生活费后我把攒下的欧元给了父母,我父母后来兑换了四万人民币,很轻易就把留学成本偿清了。再后来我在瑞典上博士,父母在江西老家的县级市买房子我资助了五万人民币,以及后来我借给我姐姐和姐夫约十五万人民币用于帮助他们在深圳买房......我购买自己的住房也都是依靠自己和对象(她也来自国内普通县城的工薪家庭)两个人的力量,没有花费任何一方的父母一分钱。
虽然现在瑞典对中国留学生要收取不低的学费,但是欧洲依然存在不少国家对外国留学生免学费,只需要缴纳普通家庭都负担得起的学籍注册费,是非常经济的选择(留学成本低廉的欧洲各国留学成本,参见: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student-info/studying-abroad/where-can-you-study-abroad-free)。对就业而言,由于欧洲大陆国家主要是非英语国家,所以在毕业之前积极学习当地语言对毕业后就业具有积极意义(一般而言免学费的欧洲高校对留学生也提供免费本国语言教育)。由于目前USA和中国搞对抗,有的人可能会对欧洲国家的安全形势和经济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但从个人经验来看,那也并非是生活的日常,社会矛盾还远未激化到民不聊生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不管任何文化背景,人都是“穷则思变”,欧洲国家跟着USA吃了亏,尤其是吃了大亏的,肯定会转向,而不会选择反华和打压中国的道路一路走到黑。法国现在的外交逐渐显现独立化趋势,和前几年法国经济就已经面临比德国更大的经济压力关系密切。又比如,前希腊财政部长Yanis Varoufakis曾经在国际场合为中国辩护,批评英美的压迫性外交政策(参见China's aid 'non-interventionist', former Greek minister says,相关视频在油管也反响热烈,有条件的可自行搜索),也能佐证我的这一判断——如果大家坚信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可持续的,大家应该对于中国赢得欧洲人越来越多的支持保持乐观态度,而这毫无疑问将对中国人在欧洲国家就业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有意向选择出国留学和在海外就业的网友也无需背负“不爱国”的道德压力。爱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安居乐业就是爱国的体现。身在海外,不占用国内有限的资源,不给祖国添麻烦;只要自己不参与打压中国和反华行为当中,在面对西方人因为信息不对称不理解中国的选择时,能够向可触及的群体客观地为中国和中国人辩护就是爱国行为。哪怕是学习当地语言,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行为和思考模式,通过有偿的方式提供这样的信息给积极进取的中国企业,也可以对它们在海外拓展业务做贡献,这也同样是爱国行为的体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走向世界是必然的,所以中国强大了,国民不应该惯性地向内看,拓展中国人在世界的生存边界本身是利国利民的行为。这对于缺乏国内经济和社会资源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孩子而言,也是破除内卷,独辟蹊径的一条道路——既然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亲戚朋友依靠,需要自己努力打拼,那不如在国内精英的孩子们都朝向国内去挤有限的体制内工作时,积极向外,为中国力量将来更大规模地辐射海外拓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