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这事儿也有南北差异?
【欢迎关注中科院之声公众号(ID:zkyzswx)或微博@中科院之声,看科学界的大事儿】
施肥,南北也各不同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直以来,很多农民都秉承着这样的种地信条。似乎化肥用量越多,庄稼也就长得越好,产量也就越高。但是,最近有老百姓说,“现在的土地吃化肥真得很厉害,化肥投入过少产量根本就上不去。原来一亩地小麦可能需要十斤尿素,现在就得要二三十斤,甚至有的要达到五十斤!”这也许就是当下农民种地使用化肥的一个真实写照吧。
然而,持续过量的施用化肥不仅增加了种地投入的成本,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和酸化,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图1左侧)。
图1 施用化肥、厩肥对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的影响(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厩肥是有机肥料的一种。牲畜粪尿、褥草和饲料残屑的混合物,经堆沤而成。施用厩肥可以缓解过量施用化肥对土壤造成的退化,这是因为厩肥本身养分含量高且肥效好,不仅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图1右侧),所以老百姓都说施用厩肥是“一季施用三季壮,一年施用三年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较,在江西进贤的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连续施用猪粪20年以后,耕层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3%-28%,全氮含量提高了22%-37%,团聚体水稳定性提高了68-89%,作物产量提高了23%-43%。
由此可见,厩肥能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好东西”自然有其道理。老百姓也常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尽管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施用厩肥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地力、持续增产,但是现在农户都不怎么养畜禽,也就没有了传统的厩肥可施用。
图2 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图3 钠离子的积累与团聚体水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随着我国畜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各类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使得畜禽粪便中的成分含量较传统家养畜禽排泄物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据有关对集约化养殖场的调查,畜禽粪便中盐分含量较高,在农用过程中可能对农田土壤带来一定威胁。
最近,南京土壤所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我国南方湿润区长期施用厩肥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充沛的降水和灌溉水(比如:水稻土)导致钠离子已被淋洗;然而,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长期施用厩肥对团聚体水稳定性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含有大量交换性的钠离子而导致土壤产生分散,易导致土壤板结,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图2和图3)。
因此,当前施用的厩肥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农家肥,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图4 合理利用厩肥(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通常认为,施用厩肥是安全的。近些年,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快速发展,畜禽粪便中盐分、重金属、抗生素等含量增加,施用厩肥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一是要加强对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为畜禽粪便直接还田提供保障;二是,分析畜禽粪便腐熟前后和畜禽粪便还田前后土壤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提供环境风险评价体系数据支撑;三是,大力发展轮作和绿肥技术,尽量减少化肥或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的施用,对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