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想到的事
昨天在上海博物馆逛完良渚文化展后路过人民公园,见到了传说中的相亲角,看到了一些事,想到了一些东西,分享一下:
1.一女询问男方是通过哪种手段拿到上海户口的,称她查过上海户口是分好几种的,中介听了直摇头,男方说没听懂她的意思
2.与其说上海户口是一个门槛,不如说是一道山门,入了山门还得再看你登山上了多少级台阶,看你见到了多远的风景,有多高的势能,越高,向下丢石头砸中人的几率越大,砸的效果越显著,被砸中的几率越小,被砸的后果越轻微
3.相亲启示上写自己情况时事无巨细,写对方要求时相当简洁,有的摆出自己的筹码是看桌上有没有跟牌的对家,有的是证明自己有能力上这个桌,还有的则是上不上桌无所谓,反正这就是我,我就是我
4.在相亲角这个空间里,结婚仿佛被简化成了一场交易,参与方尽可能去量化这场交易,以节约交易成本。为了在这场交易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得学会自我包装和营销,也得掌握看穿包装和营销的眼光,这是一场有趣而又无趣的博弈
5.在向对方要价前要先考虑自己是否值这个价,否则终会被他人看轻
6.为什么要相亲?男人独立于女人,女人独立于男人,当把男女的婚姻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目标要去达成时,其出发点则仅属于传统观念的惯性延续。当把婚姻当做自己孤独的解药时,其出发点则显得有些自私和草率。当把婚姻当做搭伙过日子时,则是经历了很多或者放弃了很多之后的妥协,为什么要妥协?也许人生路上一个人太孤单,也许亲人给的压力太大,也许日子艰难得搭伙才行,也许等待心中的那个人等累了等倦了等无望了不想再等了,也许还有其他情况,就这么选择凑合凑合了
7.若婚前了解不够,婚后才慢慢对彼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或争执或退让中,要么在精疲力尽后发现所托非人,要么在勉强接受彼此后有了亲情。离婚是一种止损的选择,但倘若觉得成本过高无法承受时,会说服自己继续妥协继续凑合
8.单身,从传统观念来看,是无奈之下被动的现实结果,是要解决的问题,而从某些现代观念来看,却是主动对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接受,并不认为是要解决的问题。人,是一个有着社会属性的独立个体,既彼此需要,又相互独立,传统强调人的彼此需要,单身是这种需要未被满足的非正常状态,既然是非正常状态,那就要去行动以回归正常状态,而现代则强调人的相互独立,单身是这种独立的正常体现,既然是正常状态,那就接受即可,无需额外行动。当一个人独立久了,习惯了孤独,简单的生活还尚能应付,注意力放在自我满足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时,会觉得,单身,其实没什么不好。为了不单身而去相亲?为了解决一个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去行动?既没必要,还麻烦。你说不憧憬那个TA么,憧憬的,但这个憧憬能让人主动行动起来,去相亲,去认识人交朋友?好像也不至于。不结婚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但人生哪有完美的?非得找一个人来把这个缺憾补上,成全自己一个完善的人生?好像也没必要。一个人自由自在,挺好的,干嘛去找陌生人给自己不痛快?
9.其实,不过,但是,然而,过于强调需要他人和过于强调自我独立,都属于着相,属于执着于自我这个相而放不下的执念
10.我们的家庭是传统的,我们的教育是传统的,在这个大环境下,现代产生的一些观念,会无所适从,难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