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研的时候,根据我导师的引导,由物理专业跨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文来自《如何理性看待人民网评论“不能任由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野蛮生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是相对的。我考研的时候,根据我导师的引导,由物理专业跨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专业冷门,但近些年来,这个专业火得很,考研分数一路攀升。而当初曾经很火的一些专业,今天反而不那么火了。所以根据兴趣爱好报专业,可能是最好的。

---------------------------------------------------------------------------------------------------------------------------------------------------

​感谢风闻社区管理员精选为主贴,既然如此,我就多说两句吧。

从初中开始,我就不太喜欢政治,其原因,一方面和老师们讲得太敷衍有关,也和个别老师的乱讲有关。所以高中我果断选择了理科,高考的时候选择了物理。大一大二的时候,基本上没认真听过思政课。上思政课的时候,人去了,但基本上和其他同学一样,要不做题要不在背单词,因为物理专业的作业特别多,每周都得写很厚的一沓纸,我甚至记得有一个题写了满满的三页纸。大三的时候,遇到了我导师,那时候他也刚工作七八年,给我们讲《毛泽东思想》,我第一次发现这个课原来这么有意思,听起来这么有意义,我甚至感觉,如果我大一听了这门课,我大学里的迷茫肯定会少很多,我的大学生活也肯定完全不一样。毕业多年后,我当年的同学谈起他,甚至还记得他当年课上说的一些话。他特别鼓励同学们上课的时候能上去多讲讲,于是有个周末的上午,我花了半天时间做了一个课件,然后在他的课上申请讲一讲,得到批准后,我在他课上用了一个小时,讲了讲《四川文化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讲完后,他点评时说我是他当老师这么多年以来见过的最优秀的学生,能从四川的地理环境、四川文化,四川的经济,军事战略地位等甚至从四川女人的性格分析四川人性格的特征,从中分析出邓小平的性格特点,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改革开放。然后他鼓励我去考他研究生,当时我们班的同学哄堂大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下课后他就找到我介绍学院马院的学科建设情况,后来在校园里每次见面都鼓励我去考马院的研究生。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懵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在第二年的五一决定考他的研究生。再后来,我也成为了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同学都觉得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说心里话,我是非常感谢他的引导。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分数一路上涨,自己当初考研的时候,听取了老师的建议,遵循了自己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觉得自己是蛮幸运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