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不是好干部——回答平原公子
李云龙当然不是“好干部”,这一点包括旅长、首长、老首长都知道。好干部的标准是赵刚。
但是,有一点必须说清楚,包括作者最后还称之为“落后同志”,李云龙是同志,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初心和行动是绝对没问题的,比如心系人民——掩护老百姓转移、敌我分明——自觉抵制国民党拉拢、冲锋在前——带头拼刺刀、撤离断后等等。为谁当兵、为谁打仗这在李云龙那里是绝对没问题的。
电视剧为了突出李云龙的血性、果敢、机智和立场分明,搞出了一些“桥段”,比如为了给和尚报仇杀土匪、为了救秀琴攻县城等等,也正是这些让观众感觉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军人形象。
至于,抗命的问题,除了根据战场情况的自觉,包括从在被服厂发牢骚(想回一线战斗,一线比被服厂安全吗?),消灭板泉联队的请战种种,其出发点是什么?
有人把李云龙形容成国民党,是的,李云龙的特权是在电视机里喝了几回酒,看看那酒爻和喝酒的场景,你能说李云龙不是自己花津贴而是搞腐败?
《亮剑》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李云龙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一是其人民性、一是军队与军人的血性,还有给观众一个并不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给了一个有缺点但是敢于自我牺牲为目标负责的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物,一个时代的人物有其特点和缺点。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注意和改正“李云龙式”干部的缺点。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只用批评甚至批判的眼光解构李云龙,因为相比李云龙,那些躺平的干部、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干无错的干部,李云龙毕竟是不忘初心敢于牺牲和负责的人,不是现在有些彻头彻尾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是本质上的区别。
而且,电视机中有李云龙对赵刚的评价:“孔夫子挂腰刀”,我认为恰如其分,道尽中国历史对循吏的评价(传说中的包拯和历史存在的海瑞是不是循吏呢?)。但是,赵刚的解读是:打仗,绝对赶不上李云龙。
相对于这点,我们是不是有更深刻的思考?比如,什么是创新?创新的起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