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准叛变对普京的政治影响

以下是我对标题中所说内容的判断。

一 普京掌权的绝对权威有可能下降,相对权威上升。

瓦格纳本来被认为和普京关系很密切,结果现在却搞出这样的事情了。普京一开始把事情定性很严重,但多个地区阻挡不力,最后在调解下又事实上收回了定性。这些事情都可能不利于普京的权威。普京在俄国民众心中的稳健性和绝对权威可能会下降。当然斯拉夫人的秉性让我也不敢确定,只敢说“有可能”。

为什么我又说相对权威上升?这指的是他相对于其他主要政治人物的权威在上升。

别忘了,这次站出来挑战的是一直被认为最桀骜不驯的瓦格纳。但最桀骜不驯的政治势力也只能做到这一步而已,离让普京失去权力还相差太远。而最后的结果是俄国政府磕磕碰碰基本上实现了对瓦格纳的改编(这是诱发叛变的直接原因)。这里面跳得最高的普里戈任等人要离开俄国,从此在政坛军界的影响力要大幅下降。另外,别忘了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这两位俄国军队官僚界权力最大的人,其名声和权威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可预见将来还有谁能挑战普京地位?能说出名字来么?当然,卢卡申科的地位是上升了,但他反正也不是俄罗斯政治家。

有人认为瓦格纳准叛变期间,俄军内部有一些人开绿灯或者借机达到自己的一些政治目的。这个当然是可能的,但问题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以军界内部某个代表人物凸显出来并对普京地位形成一定威胁作为结果的。因此,或许军队在普京权力世界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了,但这不意味着普京的个人地位会受到具体政治人物的挑战。普京只需要根据实际权力的变化适当调整自己政权的内部关系就可以了。类似的调整他之前应该已经做过不止一次。

在危机似乎要来临之际,俄罗斯政界军界等强力部门一致表态力挺普京总统。这就是一次大规模的站队和表忠心,是俄罗斯权力集团对普京地位的一次公开集体确认。

二零二四年有总统选举。这件事之前就几乎可以肯定是普京连任了。出了这件事,那各方求稳心态更重,普京这个最大公约数更加不可替代,连任更无悬念,众心呼唤下主动退居二线可能性很小。民选连任将是对普京持续掌权合法性的一次再确定。

明明是普京负有重大的管理不当之责任,结果怎么还能是普京位子更稳了?这还有天理吗?对不起,这种事历史上多了去了。

二 普京选择继任者的任务难度更大了。

需要注意的是,普京在选择潜在继任者方面已经出过一次纰漏了,那就是选择梅德韦杰夫做俄罗斯总统。 瓦格纳作为普京的嫡系主动跳出来闹事,也是对普京选择继任者的一个打击(哪怕普里戈任之流并非接班人梯队)。

再往后,政权内部可能要进行一些权力再分配,这件事情和继任者的选择问题纠缠在一起,再加上这次准叛变之后国内各界对于未来交接的焦虑会上升,这些都会加大普京的工作难度。

国际方面,这件事的国际观瞻确实难看。这里我指的不是在西方国家眼里难看。由于他们把事情做太绝,对俄罗斯内政的影响力反倒小了。真正麻烦的是某大国的看法。由于这件事情办得相当离谱,某大国的看法可能会有微妙变化。虽然我认为冷静下来之后某大国应该回到事情之前的基准状态,但终归是多了一点不确定性。

我之前的键政文提到过,二十年代国际政治的最主要看点并不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而是几个大国的政治世代更替问题。以前大家对美国的事情关注比较多,现在可以关注一下俄罗斯了。

三 普京仍然将指定自己的继任者。

分析了第二条之后,有些人可能担心普京没有办法指定继任者。我不这么认为。只要他愿意,他还是可以指定继任者的。

这里不仅有相对权威上升的问题,还有就是他本来的地位就足够高以及叶利钦开创的政治传统的影响。叶利钦时代出现了炮打国会事件,那恶劣程度比现在大多了。

叶利钦本人的身体已经坏到了在任的时候就要做搭桥手术的地步。叶利钦任内经济大崩溃,北约东扩并且在科索沃战争中展现军事神话,国内还有车臣乱局。可以说他的执政业绩比普京糟糕多了。在相对政治权威方面,他九六年的连任就已经不容易,而同时期一直有普里马科夫这个很有实力的潜在替代者以及影响力远超今日的几大寡头。但即便如此,叶利钦依然可以不断尝试选择继任者并且最终把权力交给普京。

很多人认为普京经过此次准叛变就无法指定继任者了,请这些朋友不妨好好想一想这段历史。

不仅仅是叶利钦的成功先例,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叶利钦开创的具体模式对普京本人的启发。这个模式就是在总统任期行将结束之时把自己看中的人扶上马送一程,这样权力交接就会平滑很多。我认为普京有相当大的可能也会再采取这种方式。二零二四后假如连任六年,那么可以在二零二八至二零二九年让出总统职位把自己看中的继任者扶上位。

四 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我的判断:普京绝对权威有可能下降,相对权威上升;将持续稳定地在二十年代执政;选择继任者的事情比较头疼,但他依然将指定自己的继任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