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飞地的数量在2015年后消失了70%,多亏了两个国家
(译自3月26日《经济学人》)
在世界地理记录史上,2015年很可能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全球各国边界划定最复杂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孟加拉国,最终就“划定一个更清晰”的边界达成了初步意向,并且拟定了一个162个一揽子边界裁定协议。2015年6月6日这天,双方坐下来好好谈判了一番。
用一句话形容印度和孟加拉国的边界状况,就是“飞地套飞地”。
这种飞地互相嵌入的现象形成于1947年,双方当时仓促定下的国界线的长度达4100千米,是世界上第五长的国界线。
这一揽子飞地交换计划包括了111个孟加拉国飞地和51个印度飞地。比如印度西孟加拉邦Delhi县就是飞地镶嵌的核心地带,而且很多飞地的边界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混乱的边境管理给这个县的5万各种飞地居民的跨境旅行和护照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如果把印孟边界问题追溯到1947或者1971(“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年还不算完,几百年前印度两个土邦的邦主下象棋,拿双方的领地赌着玩儿,结果到了1711 和1713年,德里的两大王公就以这两个土邦的赌注为基准,划定了他们封建制度下的税源区,不过当时还没有清晰的国家民族概念。直到西方殖民者也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到来,才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领地变成了领土,税源边界渐渐有了国界线概念的雏形。
两国的边界划定造成至少超过五万人的大迁徙
印度和孟加拉国在2015年解决完飞地问题之后,全球各国飞地的数量加起来只剩下49块了,只有2015年之前数量的的30%,大部分位于西欧和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