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实现三地验车互认加快融合步伐

  在本周一的立法会口头质询大会上,有议员提到,澳门车辆本身就需要按照《交通管理法》的规定,定期进行验车;而「澳车北上」、「横琴单牌车」、及「粤澳」、「港澳」两地牌车主进行申请或续期时,除了按要求进行验车外,如果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香港特区《道路交通条例》、《道路使用者守则》及相关法例相关规定年限需强制验车的,也需要定期验车,这就造成了重复验车的情况,为车主带来麻烦之余,亦加重公共部门的行政压力。而且,在三年疫情的影响下,本来就有不少需要按期检验的车辆被「积压」未有检验,更使验车中心不胜负荷。与此同时,本澳仅得一间跨境车辆指定验车机构,面对大量验车需求,出现「验车难」,因而希望能够与内地和相关前线权限部门协商,推动实现「一次验车,三地互认」管理机制。

  对此,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和交通局局长林衍新回应指出,就「一地验车三地」互认事宜,已经与有关部门作出初步探讨。但由于内地、港、澳三地的验车的项目内容不一,未能达成共识,例如本澳的不少验车项目是与内地一致,但有部份项目则与香港不一致,因而三地验车互认事宜,还需要具体协商。

  确实,三地的验车年期及检验项目内容,虽然是基本「大同」,但也存在着许多「小异」。比如,在强制验车年期方面,澳门特区虽然在二零一六年修改《道路交通规章》行政法规,规定由二零一七年七月起,收紧车辆检验年期,轻型汽车强制验车年期由十年收缩为八年,但内地和香港更短,是六年。当然,内地最近对十年及以上车龄的,由半年检验一次缩短为一年,这却是与澳门保持一致了。而在具体检验内容方面,由于内地车辆行驶高速公路的机率较高,对于车辆应对高速公路意外的要求就较高。而澳门则由于城市化程度较高,造成车辆起动次数也相对较多,因而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要求较为严格等。

  不过,相对于「澳车北上」、「横琴单牌车」及「粤澳」双牌车,还有「驾照互认所遇到的法制及技术障碍而言,这又是「小儿科」而已。实际上,「澳车北上」、「横琴单牌车」及「粤澳」双牌车,基本上是属于「右軚」,这是为了适应澳门车辆靠左行驶;而内地是靠右行驶,「右軚车」在驾驶时就要有一定的适应性。而且,交通灯的制式也并不完全一样,在路口亮起红灯时,如红灯是「圆饼而且不带有「箭头」的,是可以继续右转,但需注意及礼让斑马线过路行人。笔者就曾经多次见过,「澳车北上」及「粤澳」双牌车的驾驶证,在遇到「圆饼」红灯时就「惯性」停车,「阻住条路」,被后面右转的内地车辆「钵生晒」。何况,在初提起「澳车北上」及驾照互认时,还遭到部分「意见领袖」的强烈反对。

  即使是如此,「澳车北上」、「横琴单牌车」及驾照互认的所有法制及技术障碍,在两地相关部门的认真协商下,都获得解决了;而「难度」比其低得多的「两地验车互认」,相信也可以获得妥善解决。与澳门同样是靠左行驶及「右軚车」的香港,更不在话下。现在最关键的,是澳门的首次强制性验车年期,必须透过修法而由现行的八年再次收缩为六年,与内地及香港统一。但这就对未有参加「澳车北上」、「横琴单牌车」、及「粤澳」、「港澳」两地牌的车辆,形成「不公平」。不过,可以「分两档」的方式解决;不参加「澳车北上」、「横琴单牌车」、及「粤澳」、「港澳」两地牌的车辆,首次强制性验车仍然维持八年;参加的就「提前」到六年。

  目前澳门验车中心的「大塞车」情况,并非是由于实行「澳车北上」、「横琴单牌车」等而引发,因为澳门车辆无论是否参与,都需要按期验车,并没有受到「澳车北上」、「横琴单牌车」等的影响。至于「大塞车」,是因为在疫情的三年间,有不少车辆没有按期验车,或是验车中心受「静默管理」限制而不能按期验车。据林衍新透露,去年六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有二万八千台车受影响,但均获得延期,最终只有五百二十台车因没有验车而逾期受罚。今年首三个月未完成验车的车辆,期限已延至六月底。

  不过,到二零二五年至二零二六年,由于每日平均有七百五十台车辆需要验车,已经超出验车中心日均接待七百二十台车的上限量,而由于受预算限制,又不能增聘人手,因而届时验车「大塞车」的情况将更为严重。如果是实行「验车三地互认」,「新通达」的检验结果获得澳门特区认可,就将能「分流」一部分,与之相应的,「新通达」那边也将出现「大塞车」。当然,反过来,澳门验车中心的检验结果也获得内地认可,可能也将「抢走」「新通达」的部分「生意」,但相应地「大塞车」情况将更为严重。因此,「三地验车互认」,还可进一步思考,「澳车北上」、「横琴单牌车」、及「粤澳」两地牌的车辆,可以在内地的验车中心接受检验,并获得澳门交通事务局认可。这样,就可以减轻澳门验车中心和「新通达」的负担。

  这就引出一个现在已经「风行」的新话题来。自从实施「澳车北上」之后,不少市民一家大小到内地食饭、旅游、购物,导致非游客所至的北区、下环街等区域和关系民生行业的中小企业,生意大受影响。而且最「受伤」的,是与汽车密切相关的油站及修车行。有本地油站反映,近期日均供油量和来入油的私家车减少,相信与内地油价较澳门便宜等因素有关。有北区油站职员反映,近期公司油价没有变动,油站供油量和生意较往年减半,相信由于内地油价较澳门便宜,本澳车主北上后在当地入油。即使是有在澳门入油者,也只是入一半油。另外,有受访车行反映,内地汽车维修保养价格较本澳便宜,感觉到有申请「澳车北上」的客人逐渐倾向在内地消费,客群正流失;亦有车行称,有些熟客转到内地洗车、入油一条龙,因而感到竞争增大,但尊重顾客选择,车行推出优惠套票希望留住客人。

  但消费者却额手称庆,认为过去澳门的加油站是「加快减慢」,吃掉了不少中间差价,令消费者利益受损,却也被迫「引颈受斩」,因为澳门的车辆只能在澳门入油,被加油站「吃定了」。而现在参与「澳车北上」、「横琴单牌车」及「粤澳」两地牌的车辆,可以在内地的加油站入油,就不用「链住条颈」受气了。实际上,澳门的消费者已经注意到,在国际油价下跌时,澳门的加油站的减价速度是比以前快多了。

  同样道理,倘是实施「三地验车互认」,可能会有部分车主选择在内地验车。当然,并非完全是因为收费的差异,而是预约等候等手续更方便快捷。有些在内地住宿及工作的澳门车主,更将会乐于接受在内地验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