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坠落》:美国大兵跑路都能这么帅
《黑鹰坠落》暴露出美国不对称战争模式有弱点
历史表明,军事技术的重大突破,如果导致一方的绝对优势,则对称状态就会转化为不对称状态。军事力量的不对称,势必导致拥有绝对优势的一方倾向于以武力为手段,解决经济、政治或地域问题。
二战之后,美国人在抗美援朝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两次败于中国之手,国力虽未大损,但在政治和精神上受创极重(正如影片《第一滴血》《现代启示录》所刻划的)。以至多年不敢轻言外战。在1971—1972年代,正当毛泽东遭遇林彪事件这种重大政治挫折之际,尼克松、基辛格仍不得不亲自来北京朝觐,请求中国帮助美国体面地退出越南战争。
但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给予对方以极其沉重的打击,实现了战争目标而已方的战争人员和装备损失却极小,几乎接近“零”。
这是一种新的战争模式——不对称打击的战争模式。美国是如何作到这一点的?美国所依靠的不仅仅是新型飞机、战斧式导弹、巨型航母舰队等。事实上,伊拉克、南斯拉夫也有先进的飞机和导弹,为什么它们在战争中却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什么不能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为什么伊拉克、南斯拉夫几乎不能击落美国的战机?自己的飞机不能上天?导弹只能盲射?从而全面丧失制空权,不能有效地消灭美国的军事人员和装备?
以电子战和软件战破坏敌方武器和军事信息系统,然后使用远程突袭力量实施空中打击。这就是这三场“不对称”战争的奥秘。
由于美国人采用了以电子战(包括软件战争)为主体的全面信息破坏和信息控制技术,以电子战封杀敌人耳目,以远程空袭破坏敌人的军事力量、设施和装备,压制敌人的重要军事能力。以军事政治的总体压力,震慑其民心,也震慑了试图援助美国对手的外部世界;迫使敌人在孤立无援之处境下遭受单向的痛击。
九十年代以来,美国之所以在国际上不断采取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政策,就是因为美国认为世界上惟只有美国已全面具备进行这种“不对称战争”的能力,甚而认为可以以这种新战争方式,令世界上的任何潜在对手屈服;从而已可以谋求建立美国独霸全球的政经体制。
今天是否仍然如此?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部美国经典战争电影——《黑鹰坠落》。这部电影拍得真好。美国大兵真帅,跑路都能这么帅,问你服未。
这部电影讲述了 1992 年驻索马里美军的一场失败的抓捕行动,美军虽然在战争上失利,但在意识形态战场上却找回了场子,《黑鹰坠落》不但以其高度写实的风格获得了第 74 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勇敢地为自由献身的美国大兵形象。整个电影的叙事手法无疑是成功的,他把散落在城市里的几个美军分队的战斗描述的错落有致,在纷乱之中富有条理。在炮火纷飞的场面里偶尔出现的片刻的宁静更让人透不过气来,宁静的气氛是尾了下一刻的激烈战斗做铺垫,所以整个片子看下来,就好像身临其境,让观众也随着美军的脚步在城市的街角里躲躲藏藏。
让我们来复盘一下,美军如何在绝对优势下却落得失败的结果。
此次行动,美军难得的“师出有名”:索马里军阀艾迪德推翻了总统巴雷,控制了首都摩加迪沙与索马里南部大部分城镇,至此索马里进入无政府状态。为饥民提供的粮食却落入军阀之手,在掠夺粮食的过程中,他们甚至开枪射杀平民。联合国奉行的是不干预政策,美军抓捕了为艾迪德提供军火的武器贩子,并策划了这次行动,旨在抓获2名艾迪德的高级幕僚,整个行动预计时间30分钟。假如美军能够找十几个像胡特一样的黑人伪军,使用当地车辆进行突袭抓捕,然后在黑鹰指引下迅速撤离市区,最后在市区外游骑兵掩护下返回基地。那么整场行动在30分钟内顺利解决是极有可能的。
但是美军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参加这次行动的美军是三角洲特种部队。三角洲特种部队隶属美国陆军,和隶属海军的海豹突击队一样,是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中级别最高一级。三支部队当时在索马里的部署力量只有180人,16架直升机。死了18个人,掉下2架直升机,加上受伤的73人,美军伤亡率超过50%。
美军直升机刚刚出发,艾迪德的民兵就通过消息树的形式得到了消息(是不是想起了《地道战》《地雷战》?)。抓捕行动开始了,进展的很顺利,但是负责外围警戒的游骑兵却受到了RPG的攻击,新兵蛋子直接掉了下去。一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了。本来的抓捕任务升级成了营救任务。对于民兵来说,RPG操作使用简单方便,但对于美军直升机来说,这就是噩梦。又一架黑鹰被击落。三角洲成员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两个美军明知任务相当于自杀还是要自愿申请去救援第二架黑鹰。但即便如此,还是接二连三的阵亡,实在是因为对手人太多了,而且美军在任务进行之前严重低估了艾迪德组织反抗的能力。撤退路线不清、撤退方案几经修改、没有受攻击后的应急方案、没有重武器、没有提前了解民兵组织实力、过程中也存在指挥失当的情况。部分士兵也认为简单的抓捕行动没有困难,撤掉了防弹衣挡板,甚至连饮用水都没有带。
迫不得已之下,负责指挥的盖瑞森将军向美军第十山地师以及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求援(因此美方参战人数并不仅限于180人)。之前他们并没有告知友军,导致出岔子后,连自己人第10山地师都要花时间动员,白白浪费很多时间。经过一番血战,被困美军士兵终于算是逃出了包围圈。如果后来联合国军没有出动重装甲的话,美军很可能全军覆没。
此战美军三角洲特种部队显示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让我们这些伪军迷叹为观止。事实抓捕阶段十分顺利。最大的问题出在黑鹰坠落上,这直接导致美军失去主动权,整场行动变得极为被动,美军不得不推迟撤离,分出人手去营救飞行员,这又给了索马里民兵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实际上这场行动就不应该让黑鹰直升机在城市里低空慢飞,侦察作用不大,火力也没多强,还很容易被RPG捅下来。一架高空盘旋的指挥机就完全足够了,其他黑鹰把人放下来以后就该马上返回基地。美军一向是唯武器论而忽视人的力量,而艾迪德可以组织起数千民兵去围攻美军,这是美军行动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战后三角洲的阵亡士兵尸体被索马里民兵拉出去游街,电视新闻播出以后震惊世界。美国人尤其不理解,大兵们不是去送饭的吗?怎么当地人这么仇恨俺们美国人?其实电影里有一点没有提到,第一批冲出的美军车队是靠榴弹发射器从人群中趟出一条血路回到基地的,而这一行为反而加重了民众对美军的敌视,结果就是围观的人群拿起了枪。当美国对一个疑为恐怖分子的营地空袭报复,发射了20多枚战斧,炸死了一老农和70只羊。真是武德昌隆。
从后来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来看,美国并没有从这次小小的行动中学到什么。他们依旧迷信自己的新的军事力量和技术,使它相信自己已具有不对称的绝对军事优势,可以对任何对手运用这种力量。
《黑鹰坠落》给我的启示是,美军最为先进的作战武器和技术,在某种条件下反而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美国不可一世,其实并非无懈可击。如果中国俄国这样的大国为后援,再以团结一心的小国,以灵活的战术,可以让美国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