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曲艺品类,其生命力都来自生活,来自观众,来自市场。

【本文由“落雕都督”推荐,来自《托卡马克之冠:传统戏曲的生存,还是要走向市场》评论区,标题为落雕都督添加】

作者的思考非常深入理性。确实,任何曲艺品类,其生命力都来自生活,来自观众,来自市场。不存在一种真空状态的、一直以来的、理所当然的纯艺术。任何艺术,现在看来是传统和高雅的,在当时也是时尚和接地气的。只有深入生活,吸引观众,抓住市场,这才是一种有活力的曲艺品类。

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相声,在解放前,那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撂地艺术,是侯宝林等人先是把它引入小园子,建国后又登上了大雅之堂。晚清民国风靡一时的京剧,就好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捧出了众多名角,在社会上影响极大。

随着社会发展,娱乐品类的增多,曲艺戏曲这些过去在群众娱乐中占据中心地位的品类,逐渐被边缘化,都面临着创新性转化问题。能早一步重新走进观众、拥抱市场的,就能早一步焕发活力。相声方面,郭德纲的德云社就是成功的典范。德云社从小剧场开始,在和观众的互动中,一步步壮大,占据了相声界的半壁江山。

德云社成功之后,又逐步跨界到京剧,如陶阳的麒麟剧社,排演稀见曲目,加入新时代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元素,目前来看,还是能卖座的;如鼓曲社,直播招生,培养鼓曲后继人才。

目前,又有曹云金抖音直播相声,也是一种形式的创新。德云社的崛起,其实跟网络免费相声直接相关。德云社不反对观众自己录下来放到网上,这种免费形式,可以让更多观众接触到相声。只有接触到足够的观众,才能谈培养观众。

云直播相声,则可以让有些观众实时观看相声,这是又一种更进一步的对相声的推广。

为什么这些传统曲艺形式里,相声的转型相对成功呢?一方面,这跟相声这种艺术的特点有关,最能贴近大众,最能娱乐大众,所以,一旦相声放下自身脱离群众的心态和身段,去满足现代社会观众对于快乐的需求,那么,它就能重获新生。

另一方面,也跟这个曲艺种类的领军人物有关。之前的演员,满足于进入体制内,满足于电视上露露脸,对于这个曲艺本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足,导致他们对相声的追求也不足,分到一块小蛋糕就可以了。而德云社班主,他是要拿这个谋生的,所以必须做大,才能安身立命。所以郭德纲拼了命闯出了一片天地。因为他不努力,就没饭吃。

京剧,在过去也不算什么高雅艺术,与昆曲相比,妥妥的下里巴人。八十年代以前,农村重大喜庆之日或者集社节日,都有请戏班子唱戏的,过去北方,基本上每个乡镇甚至村里,都有戏台子。农村有很多字都不认识几个的观众,听起戏来都津津有味,讲起来头头是道。

后来电视兴起,京剧也渐渐衰落了。问题的关键是,京剧不能把自己自视为高雅艺术,用传统文化的圈子把自己框死,而要像目前的豫剧那样,重新走进观众。豫剧为啥一直发展的不错?因为它一直没脱离观众。三天不吃馍,也要听刘忠河。要有这种氛围,才能谈京剧的生命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