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不等人:农机下田要一路绿灯(补充稿)

       每年庄稼收获期间都是农民最忙的时节。自打80年代以后,中国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大大提高,夏收和秋收的效率大大提高。由此,中国粮食的“颗粒归仓”得到了充分保证。农业机械化跨区连篇作业现在基本上完全实现。这其中既有农业部门的指导协调,更有农村基层充分利用通信网络沟通自发形成了多渠道收割、播种一体化协调机制。

      具体来讲,就是农民和个体农机户之间多年形成的信息渠道已经形成很好的合作机制。即使少数农户不上网,也可以在村头路边联系到顺路的农机户——这是一种“网格化”模式的补充。所以,有关部门不是要包办一切,而是要顺其自然——包办多了反而“欲速不达”。

     关键是农机能不能按时到达工作地:

    1、现在所有的农机具跨区作业都是先有了具体的作业方位:远距离作业自然要使用平板拖车——这是要付运费的。但是,临近几公里的跨区作业一般就不是用平板拖车转运农机具,而是通过省道及以下的乡村公路直接转场作业。这是一种正常的经营运作模式。试想:十几台收割机在一个作业片区一般需要3-4天时间,完成作业再转场下一个作业点,如果还用平板拖车运输收割机那就问题多了:这3-4天里,平板拖车是等还是走?平板车等待期间费用怎么算?农村谁都会算这个账。

    2、和农机具下地一样:平板拖车也是根据农机具走向安排运输任务的:绝对不会等在一边等你割完麦子。平板拖车也有计划安排:即每次运输的走向都是紧密衔接的:比如山东的先去河南、安徽七八天以后转场到山东、河北。也就是说,整个运输链是跟着给农时进行的。即使在省内各地区也有不同的时差。另外,天气也是重要因素。

         本来夏秋两季的收割作业,在政府的协调下在南北两方民间已经形成了大规模有序流转的跨声环形作业的体系。比如山东河北的收割机机组分成多路由说在底地向南江苏、安徽出动作业河南进行收割作业。随着作业的进度和庄稼成熟时间,由江苏安徽转进到河南甚至山西宁夏部分地区作业。然后经河南回到河北和山东作业,江苏安徽一部分农机也会由河南进入山东完成作业返回。负责转运大型农机的平板货车基本上也是分段运载当地的农机沿着环形的收割路线跟进转运。整个环形路线就是呈现的一种以“各地农时的差异次序”进行大兵团作业。       拖车运输与农机作业不同:前者是按大的节点集中运载,而农机在临近作业面转场时自行走省道和县乡公路自行抵达作业面。个别情况下也可能需要上高速倒下一个下路口完成转场,好在距离大约只需几公里的样子。

       农民自己的庄家什么时候该收获比谁都清楚,政府农业和交通部门不要“过度指导”。只要气象部门三级及时通报天气情况、能源部门保障油料和电力供应就行了——农机部门该干什么原本就很清楚。管的多了只会“欲速不达”。

   3、“大件运输手续”和“跨区作业证”的制度是早期指定的东西。现在是在没有必要再搞这种制度:

       首先,当时制定这种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规范秩序。现在不同了——农机具都是符合国标的“制式装备”——早已不是县乡农机厂的“手工货”。也就是说其平板拖车装载收割机后的重心和稳定性都很好——远比目前的水罐车中心要低得多。所以相关职能部门考虑问题要专业一点,不要搞“多此一举”。平板车装载农机具只要固定好,保证刹车不松动就可以了:拖车司机常年搞运输——都懂!所以“大件运输手续”没有必要涉及到农机具。

     在说“跨区作业证”这东东。其实大规模的农机具跨省支援已经进行了多年往来。规律就是根据开镰收割的时差进行。比如河北、山东先是往河南江苏安徽大规模移动,等到安徽江苏收割进度进入尾声,则农机具的“洪流”又转向山东河北,乃至辽宁和内蒙。这一切都是围绕各地不同的农时进行的,非常科学和有效。过去总讲“跨省支援”,那是农业基层还没有想象到还有今天的“农业信息化”时代。

      今天不同了:农村年轻人的“网店”早已为爷爷奶奶们安排好了“开镰收割的安排”——老人家只要烧好开水准备好三顿饭就可以了。连村医都会去接待“远方来客”。即使是自家“小片庄稼地”,老人拿个小板凳跑到村头路边一坐也会迎来“临时帮忙”的收割机。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需要明白人民需要什么,尤其是农民需要什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脱离实际就是乱作为。农业跨区作业早已形成有序的规模、早已形成切实可行的流程。劳动者可能文化不高,但是什么办法好,什么办法有效都很清楚。上面讲的农机和拖车的整个行程就是一个闭合的“环”——来取都挣钱。

       再说,跨区作业原本就是一种优化的“环形”循环梯次作业形式——农机和拖车来取都挣钱,也就是说设备利用率和碳排放都属于优化状态。经过10多年的市场融合,民间对“两季收种”的规模化市场优化在世界上已经是最好的农业作业模式。对于这种完善的市场机制,政府放手发展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件运输手续”和“跨区作业证”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农机具的制式早已标准化,原本鼓励的跨区作业也早已经被“民间联省合作机制”的市场化运作替代了。

      政府要做的主要就是提供的气象预报及时精准;农业机械道路畅通、入库粮食及时;确保颗粒归仓和播种进度和农用物资运输顺畅。

     “跨区作业”本身就是鼓励相互支援。效率高,又环保,各方都受益。现在联省跨区作业的问题早已在民间形成了有效的运行体系。农业发展都到今天的大规模机械化和信息化时代了,职能部门非要抱着“老黄历”“指引前进”?

5、农民在麦收前就贴别关注气象预报,同样农机手和拖车司机也在关注气象预报,也就是说,整个跨区的收割季节中,农家、机手、拖车司机都在关注气象预报,因为全部行程都是根据气象条件对农田作业安排或变动进行评估的,这是其一。其二,根据农情和收割设备及运输三方面都保持着联系。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农村的:网店和村委会都在保持与农机手和货车司机的沟通农机到达和作业安排:根据天气确定作业时间。整个农忙季节,这个跨省的大流程不会停歇。       不过一旦气象突发变数,或者道路出现异常面积如果就是颗粒无收。所以,气象预报准确和道路保通畅是必须做好事情。另外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已经把秸秆和粮食颗粒进行了分离,所依“地头的粮食转运(晾晒烘干)”过程要避免雨淋。这就是农家要做的一件大事。

6、最后讲几个细节:一是农机就地转场一般是走省道和县乡公路,但个别情况也可能需要经高速转场(比如省乡道路维修或者交通事故救援造成的道路封堵等),在这种情况下几公里的高速还是应当允许农机通行。最近河南的农机在路上被阻拦很长时间是很不好的——农时不等人。其次,“大件运输手续”应当对农机网开一面:国家标准在那里摆着,至少轮式农机没有必要扯到“大件运输”上来:一是农机本身重量就轻,二是重心也低。三是平板车有完备的固定机构。四是平板拖车来回一路环绕通行,沿途也不进城,办证也不方便(因为这个环形往来的路径是随机的,每次都不同)。有关部门要做的就是服务到家。只有政府和老百姓都想到一块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才能腾飞。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