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儒家的“礼”

  • 挨楼翻很累,但以事实说话是我的严谨性所在,我还是心口如一的,我把你的回复复制过来你看啊:
    “人是群居生物,必然会有地位高低,这是人的社会属性,脱离不了,客观存在。”
    “我不若你有功夫读这些书那么严谨。”
    “我说的是客观事实。就是现代礼仪学也是有尊卑之分,如座次,主人,或者地位高的人坐主坐,就是中央开会,坐最前面的都是主要领导”
    “下位者与上位者的碰面礼仪举个例子,老师学生碰面时,学生先行礼,老师后行礼,学生的动作幅度会比老师大,如少先队礼,而老师只需点首,又如学生称老师,而不是直称名讳,而老师称学生名讳很合理,本就不对等”
    看到没有,这是我在回复中完全复制的,没有修改过,哪句是我强加给你的?第一句虽然模糊,但就是说人的尊卑是人的社会属性。第二句感谢夸奖,第三句,你是承认现代礼仪是有尊卑的,而你举的例子我已经用毛主席的只有职务高下,没有上下尊卑否定掉了。第四句,我前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某老师,某同学就是对等的,并没上位者,下位者的分法。还纠正你少先队礼的行礼对象是少先队旗,不是老师。你自己都没搞明白这种最初级的礼貌,还说什么新礼仪?你看我哪里有臆想?
    纣无道,就不是君,这个我已经否掉了,你还拿 来说,我再跟你说一次,孟子对此事的评价是武王报家仇,非为天下了,是不是君,从礼这个环节讲,就是君。也正是因为这个事,孔子不把武王当儒家圣人,想想文王为什么是?因为哪怕纣王囚禁了他,让他吃自己儿子的肉,文王也忍受了,是谓忠君呐。
    什么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知名的起义啊,等贵贱,均贫富,知道啥意思不?还问我有几次是因为不平等造成的?
    建国后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化公为私后带来的,那段时期没有这些事,所以公天下和家天下的分别很重要。而儒家沉渣范起,再讲上下尊卑,正是阶级固化的表现。
    诸子百家,有没有价值不在于讲得对不对,而在于客观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态及人的思想状态,哪怕是错的,在今天,依旧价值很大,从历史唯物主义上看,它是研究历史最好的资料,你的态度不端正。
    你说我没搞清你在说什么,我都把你说的话复制过来了,还敢说我没搞清????你说学儒之人,心中自然会有个君子标准,那么从这句话,我就能说,那不是真正的儒家君子,只是你们心中臆测出来的,根本不存在于历史之中的,难道读儒就为了造一个假的形象出来?
    人性善恶这事,你说同样的环境,长成的人性格都会不同,我这人比较严谨,我说,没有同样的环境。另外,人之初也,刚生下来的小孩子,不能用善恶来看,妈妈带孩子躲着,孩子饿了哭,引来狼,母亲面对狼博杀,被狼吃掉,孩子活下来,你能说孩子本性是恶的吗?你说教导,孩子还不会说话,如何教导?饿哭就打?
    最后,你看,我的第一次臆测失败了,臆测总会失败。而你之所以每次转换话题,正是总靠臆测,空想,没有事实基础带来了。而你说庶人观的价值也可以省省了,这句又是臆测。我的价值观并非庶人价值观,而是普遍适用的价值观。不然何以你的礼仪是“新”礼仪?因为你的需要更多人认同,而我的已经通告了七八十年了。

回复1

  • 我主要说两点:1地位高低是自然产生的,这是人的自然属性2礼仪的作用,其中一作用就是调和上下关系。怎么到你这里就成了礼仪是以尊卑为基础的?职位的高低不是高低吗?齐宣王曰:“臣弑其君,可乎?”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我说的例子就是孟子 说的。更不要说孟子还有,君无道,臣子要远离他,王公贵族要替换掉他,这般言论。你不是读书严谨么,这都没读到过?无非是为了否定而否定罢了。地位高低一开始就存在,为何不一开始就起义?而要等那么久?如此不就直接诞生没有地位高低贵贱的社会吗?还不是因为到后面生活困难导致。你能认识到家天下与公天下的区别,无非是私与公的差别,又一遍应证我说的话。现今社会有多少人学过儒?修儒家?你以为上学学过几篇论语就是了吗?现今社会修儒者鲜矣。更不要说同样的现象在国外在欧美都出现,他们也学儒?这就是人性。读书明理,好好做人,这叫态度不正?你这样拿来当资料,无非是用法不同。我之前就说了,实践修行,与拿书当资料,是有差别的。你可以读读正气歌,历史上符合儒家气节的人多了,不像你就盯着伪君子。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