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继“黑鹰坠落”后美军在非洲最大惨败 当时都发生了什么?

  • 看到回复方知ZZZQ 价值不到198元的话
    哪来的战术素养?整个就是个没预案松垮的巡逻。如果指挥官有预案警惕度够,战斗一开始遇袭,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后队车辆原地防守射击,前队前行拉开小幅距离后回身,掩护后队脱离战斗,形成交替掩护。左右派出侦察兵,而不是派出右翼小组去包抄。遭遇战被埋伏首先是选择防守或者脱离,待敌情有所掌握再组织进攻。(治安战干久了美军可能产生幻觉了:老子枪一响,对面这帮盲流子放几枪就得溜,否则飞机大炮伺候)右翼侦查回报大批对手赶到,巡逻队决定开溜抬腿就跑,还无线电呼叫全体撤退,后队被对手粘连呢,你喊一下就能脱离?跑半路想起来后面没跟上,分兵去找达成一盘散沙成就。遇敌后还节省什么弹药啊,火力掩护!看不到人也要火力压制,干光拉倒没子弹就跑。整个战斗就这么溃败了,指挥官敌情意识不足战术素养低下是失败主要原因。这场战斗如果让我指挥,哼哼~~~,兄弟们,顶住!爱谁谁我先撂了,有多远我跑多远。跑到观网做键盘侠才是真的胜利,哇哈哈!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回复1

  • 我又看了一遍视频,美军受损的主要因素应该是这么几个:
    1.原以为进行的是低烈度环境下的巡逻,充其量碰上几个打冷枪的武装分子,到右翼迂回了才发现来的是武装集团,战斗意志坚决,人数较多,于是应对失误,没有及时交替掩护撤出;
    2.尼日尔政府军在战斗中起到了猪队友的作用,率先撤退,甚至有辆车跑不见了,队形散乱,战斗意志低下,把撤退变成了溃败
    由此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对于敌情的掌握仍是制胜第一因素,战斗态势不利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脱离战斗,查明敌情。基层指挥官的临场判断能力至关重要;
    2.当地盟军的协助仅限于提供侦察、警戒,熟悉环境等方面,打起硬仗来一般靠不住。由此联想起二战中,苏军突破,也是优先选择德国盟军地段,如罗马里亚、匈牙利等;
    3.撤退战仍然是最困难的战斗组织形式,战败方大部分伤亡多出现于撤退途中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