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传承不好,什么原因?

  • 海角愚人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通篇无知迂腐之言,竟还能被顶上热门?
    毛笔在我国使用时间最长,但绝对不是出现最早的书写工具,因为我们还有比竹简历史更为久远的甲骨文、金文,并引以为豪。但它们的书写工具显然不是毛笔,而是刻刀。那么层主是否也想让你孩子重拾这把刻刀拿着龟壳去学数理化?显然不会,为何?因为毛笔的书写效率、成本远优于刻刀,于是中国的文字记录才能从甲骨文、金文的寥寥数字演变出经史典籍;而因为钢笔又优于毛笔,才使得不那么拗口高深的白话文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能识文辨意;及至今天,因为数字化录入的普及,各种墨笔的功能几乎只剩下在打印件上签名而已。这每一步,都是进步。
    即便如此,刻刀、毛笔就消亡了?起码在我能预见的将来,雕刻家手里的刻刀、书画家们手里的毛笔还远远不会不会消失,所以传统文化其实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断绝。
    尺八诞生于中国,盛于唐代宫廷,及至宋逐渐被萧、笛等取代。这的确很难以上述书写效率的量化标准去判断属于进步还是退步。但可以提供一个视点去思考:如果尺八今天不是在日本,而是在越南传承至今,还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好听”、“高雅”、“震感”不?
    所以与物竞天择一样,文化除了继承,也会有它顺应时代的自然演变。如日本那样,把偷学中国唐宋的一点皮毛功夫原封不动的“传承”至今,只能说明他们的社会在明治维新前的千余年来一直在原地踏步,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羡慕的。
    而文化的演变除了自然变异,也会有如琵琶、钢笔一样的外来基因植入、也会有如汉服、小脚这些不合时宜的传统基因被淘汰。但只要是能顺应时势、有利发展,我就看不出有何排斥或守旧的必要。
    说到外源文化基因植入,层主所鄙夷的发源于西方的科学观在近代,特别是建国后植入中国文化,恰恰是我认为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运行秩序后,中国最伟大的一次文化变革。没有这场变革,中国一不能养活十四亿人口、二不能普及义务教育、三不能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个人闲暇时间、四不能年年有余以资爱好……没有这些,你今天还拿什么来跟我谈复兴传统文化?
    其实所谓“复兴”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没如今天这般兴盛过。不信,你穿越回去看看汉唐的老农还有几个知道编钟?去看看宋元的票友有几人听过尺八天籁?去看看明清的工匠还能烧出汝瓷不?去看看建国前斗大的“文化”二字能有几人识得?
    所以一些文青不要看了一两场小众文化表演就痛哭流涕,急吼吼的要把它“发扬光大”,你能看到这样的表演,它就已经发扬光大了。更不用因为自己不听京剧、不喜国乐就自惭形秽,莫扎特在今天的西方同样曲高和寡。
    我们今天真实的议题其实是:师夷长技后的东方文化,特别是流行文化如何能压倒西方,并进一步建立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软实力霸权。唯有一途:国强民富!因为人性虽然偶尔会同情弱者,但崇拜二字向来只用在强者身上。

    那么是四书五经还是马列毛能让中国更强?答案不言而喻。

回复2

  • metalgear 可关注本人微博metalgear8
    中华先天社会主义为公文明四书五经的精神就是马列毛的源头,内涵是统一的而非相反。
  • 已注销用户 素质低下禁言 认知水平低下禁言 请自行对号入座
    呵呵,你这话没有什么可反驳的,是个基本价值观的问题。
    就如同日军侵华,中国存亡面临绝境。这个时候总有人会躬身做狗,并给自己的行为找出一大堆合理性。比如物竞天择,国家时代的发展顺应历史需要,要顺应自然演变,顺应历史潮流。
    也总有一群人站出来不顾自身安危,为了民族解放复兴,抛头洒血。原因也能找出一堆道理。两种人的差异就是基本价值观的差异,是谁也无法说服谁的。

    现在我们整体的文化社会形态,真的是自然演变的结果吗?如果是,我们的服装,我们的书写工具,我们居住的房屋样式,内部装修,为何与古代都没有任何关系?这究竟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还是外来文化入侵导致的结果?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当然,凡事存在即合理,有人认为这种入侵的结果很好,物竞天择嘛。有些人认为应该花费力气想办法复兴传统文化,尽量抵抗这种入侵。只能说道不同,就如同毛泽东与汪精卫。

    还有,你的基本理解力有待加强。我说复兴传统文化,但我哪句话说鄙视科学技术,要抛弃马列主义了?复兴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与接收现代化的价值观思想,科学技术冲突吗?日本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并不冲突。不要轻易评论你理解不了的东西。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