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1 要把改造日本提上日程 12.6万
- 2 博物馆经济为何爆火? 4.3万
- 3 高志凯又给印度加油鼓劲 12.1万
- 4 中国朋友遍天下是真的 8.6万
- 5 科技实力是能力不是技术 4.4万
- 6 大黑星手枪还没退役? 11.8万
- 7 张益唐全职加入中大 9.5万
- 8 年轻人的恋爱观 6.8万
- 9 清华食堂10块钱吃一天 8.1万
- 10 类北约第五条安全保障 4.1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美国再劝中国加入这个谈判,再次被中国拒绝... 评论 149 赞 120
-
2俄罗斯取得大捷,悄无声息拿下哈尔科夫州第... 评论 139 赞 46
-
39月1号的电瓶车新国标,有没有可能是为了... 评论 133 赞 2
-
4七旬老人借用商家厕所猝死家属索赔20万,... 评论 117 赞 14
-
5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遗毒,是世界必须完... 评论 72 赞 90
-
6“最快女护士”夺冠后哭求领导支持调休,这... 评论 71 赞 1
-
7我也是文科生,我们得向搞技术的学着点 评论 69 赞 58
-
8如何看待8月台湾省人民最爱买丰田,卡罗拉... 评论 61 赞 4
如果看到一批日本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身上带着同样的标志,脑袋上系着同样的布条,那么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说,这些日本人是团结的,团结在他们共同的“组织”当中,这个组织可以是学校,是社会团体,是公司。当组织存在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其成员是团结的。如果组织消亡,那么其成员之间也就谈不上团结了,更加谈不上和组织之外的团结。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江户遗产”主要有两个:乡间村舍的“稻作文化”和统治阶级的“武家文化”。两者的共同点就是无论如何,必须在“组织”当中才能生活,否则不但活不了,死了也不得安宁。
稻作文化是指以村舍为单位的农民们,因为生产工具很差,土地少而贫瘠,人口又多,必须团结合作才能开垦田地,种植作物,因为种大米的最多,所以称为“稻作文化”。
武家文化则是从镰仓幕府至江户幕府这700多年的时间里,占据统治地位的是武士们,武士们又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大名”之下,战乱期间各个武家互相攻打,和平的幕府可以有效的统治的时代,大名们也害怕幕府某一天干掉自己,或是互相干掉。而日本武士的历史就是一部内部不和的大名被内部团结的大名消灭的历史。因此到了江户幕府时代,还能保留下来的大名们及其下辖的武士们,对“团结”的理解,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而为了保持这种团结,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经过反复的摸索,检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制度,法度,方法,理念,以及最重要的,对“团结在XX组织周围”深刻的认知。
日后明治维新的时候,所谓的“四民平等”的时候,其实就是稻作文化和武家文化合流,合流之后成了日本的企业文化。因为成立工厂企业之后,大多的老板和管理者,都是过去的武士们出身,所以更多的把武家文化得到彰显,但是对于熟悉稻作文化的农民们来说,经过培训和教育后很快就能熟悉这种方式了。
前面强调的统一服装,统一标志等等,都是过去武家的传统---家徽,骑指物等等。
还有国内一些企业学来的“日式管理高招”,如早上起来全体员工训话,做早操,然后经理和老板在上面领着喊口号等等。这本身就是从古代日本武家临阵作战之前,领军大将或是大名们的战前动员模式演变过来的。他的实质不是对士兵或是职员的训话,而是向士兵或是职员们展示自身:中气十足,精力充沛,头脑清醒,最重要的是,严格的根据“传统”在进行。士兵或是职员们看到了之后,会感到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有前途,自然也就士气高涨,斗志昂然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集体认同感,向心力和信任,也就得到不断的巩固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企业经营失败后经理人自杀,区别于美国“末尾淘汰”模式的日本“轮流上位”模式,终身制,大锅饭,排资论辈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日本武家的传统。经过了明治维新时代的改造,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相结合,最终形成了那种把日本变为“日本”的价值观。
事实上,日本NHK电视台每年一部历史剧---大河剧。其实就是日本社会的“主旋律”,不断的提醒“家臣就是亲人”,“为了主家/家臣们而奋战”,“武家流管理模式”,“本家的武家法度必须遵守”,不断的通过剧情在反复强调。了解这点,就不会奇怪NHK电视台运作资金的来源了。
这种精神,这种价值观,支撑了明治维新之后亚洲的第一个工业国的出现(而不是口惠而实不至的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也在二战后被摧毁了三分之二建筑的日本本土废墟上,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建立。
这种精神的体现之一,是方便面的诞生,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吃完了之后,立刻继续干活。
日本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的,经济陷入停顿期,而这也是伴随着这种精神的日渐退潮,当方便面做的日益如同一碗正餐之后,那些个把日本变为“日本”的精神,也在风雨中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