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虽然赞同老先生的话,但是有一点我一直觉得很奇怪,56个民族为什么只有汉族没有(淡化)本民族衣服,汉族穿汉服有什么不可以么?哪怕不是日常穿,集会或者节日为什么不能穿呢?我很喜欢汉服,虽然不会去推广,但是一直不明白为啥汉族不能有…

回复36

  • 食米凡人 先吃饭罢
    这么说小白帽亦是华服了。
  • 食米凡人 先吃饭罢
    这么说小白帽亦是华服了
  • 有,但不叫汉服,在传统上是华服。在这里,你要理解传统语境里天下这个概念。在汉人统治的中原朝廷里,代表整个天下的服饰就是所谓的华服,而只有少数民族才会有他们自己的民族服饰。

    华服这个概念没有民族服饰这么狭隘,它表示的是中华民族(不单止是汉族),整个中国的代表服饰。
  • 最讨厌这种拿汉服说事的人,你想穿没人拦你,汉服不是中华文化的唯一,现在的古文化宣传部道者和动保组织差不多,保护的动物只有狗,却整天猪肉牛肉三珍海鲜,古文化也只有汉服,脱起裤子比谁都快,教国人学弟子规从来不想想那是鸦片战争之后人家训服你编的东西东,讲女德的都是招摇的骗子,原单位混不下去被开除,还不许人家质疑,否则一顶汉奸的帽子扣下来,早年自吹是中华文明传承者的是台湾,奴颜做美日的狗,自己却想着要独立,现在换个身份来大陆办学,请问,你们这么积极的帮人家宣传所谓的古文化自己想过后果吗?
  • 老潘潘潘潘 我这喜欢出来随便发言的毛病要改…
    因为汉族的日常着装一直在发展,没有定式。

    只有发展缓慢的地区,服装才会一直保留一个式样、很少变化。

    所以说汉服的,是讲“汉族”的服装,那就不好定一个款式,因此只好讲自己拥护的是“汉朝”的服装。
  • 发明专利 一个没得感情的观察员,只爱冷静观察。
    大家可以从少数民族的角度来思考,如果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服装会怎么样?       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服装又会怎么 样?    然后再从汉族的角度考虑有汉服和没汉服会怎么样。这样才能全面,清晰的解释问题,原因。然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让类似港独思想侵害再侵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 发明专利 一个没得感情的观察员,只爱冷静观察。
    当代汉族我是这样理解的,血液基因与其它民族不同,而无其它任何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汉族已经融入到56个民族的所有意识形态之中,形成了广义的汉族,即中华民族。
  • 发明专利 一个没得感情的观察员,只爱冷静观察。
    汉族从五十六个民族的角度来讲,不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服装。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就是排外的思想的蔓延,就会导致中华民族向着中华汉族发展,一代两代还好,四代五代以后,中国将不复存在,别看是小事,但关乎中华民族的幸福和未来。要充分理解中华56个民族的服装都是我们汉人的服装,都是我们自己的服装,我们穿着就是,汉服是历史汉朝的仅代表汉朝利益的东西,而无法诠释当代中国汉族人,当代中国汉族人起着维系56个民族大统一的历史及未来不可替代作用。这就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样。而不是其它党派。
  • 嫣然一顾 非主流养娃
    因为汉族与时俱进了,在中国,汉族是最先进意识的代表,现在的服装样式更适应现代生活。为什么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现实里却偏偏都穿汉族的衣服?跟今天的汉族不穿2000年前的汉服一个道理嘛。落后了。
  • 因为你去网上看看就知道了明党跟宋党打得不可开交,怎么界定哪一个朝代的汉服是正统
  • 因为清末时期进步运动要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气象。
  • 怕不初中政治没学好…中华民族和汉族先搞清楚再评论吧
  • 汉服如果传递仪式感,给青少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可以的,但如果天真地以为这样就掌握了传统文化,是很可笑的事情。 原文
  • 因为汉族的服饰从古至今一直在变化,你搞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 汉服 呀?
    建议读一读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装》一书。你会发现,汉族的服装基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
    为什么呢?因为汉族一直是开放的,和其他民族不断交往。服装也不断变化。
    少族民族为什么服装变化比较少呢?因为他们总归更封闭一些,被汉族逼迫着在深山老林待着……
    再次,建议读一读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装》。
  • 我不希望汉族有任何特权,我只希望这个国家人人平等,没有人任何人因为身份证上的某一项而得到特权,也没有人因为上面的某一项受到歧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愿不只是说说而已。
  • 汉服?你要那个朝代 能真正代表自己 那个朝代又都能代表自己统一? 别的就不是汉服了? 这个没法代表
  • 明史 舆服志三 、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内外官亲属冠服 内使冠服 侍仪以下冠服士庶冠服 乐工冠服 军隶冠服 外蕃冠服 僧道服.......
    儒士、生员、监生巾服:
    洪武三年,令士人戴四方平定巾。二十三年,定儒
    士、生员衣,自领至裳,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二十四年,以
    士子巾服,无异吏胥,宜甄别之,命工部制式以进。太祖亲视,凡三易乃定。生
    员襕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皂缘,皂绦软巾垂带。贡举入监者,不变所服。
    洪武末,许戴遮阳帽,后遂私戴之。洪熙中,帝问衣蓝者何人,左右以监生对。
    帝曰:“著青衣较好。”乃易青圆领。嘉靖二十二年,礼部言士子冠服诡异,有
    凌云等巾,甚乖礼制,诏所司禁之。万历二年禁举人、监生、生儒僭用忠静冠巾,
    锦绮镶履及张伞盖,戴暖耳,违者五城御史送问。
    庶人冠服:
    明初,庶人婚,许假九品服。洪武三年,庶人初戴四带巾,改四
    方平定巾,杂色盘领衣,不许用黄。又令男女衣服,不得僭用金绣、锦绮、纻丝、
    绫罗,止许、绢、素纱,其靴不得裁制花样、金线装饰。首饰、钗、镯不许
    用金玉、珠翠,止用银。六年,令庶人巾环不得用金玉、玛瑙、珊瑚、琥珀。未
    入流品者同。庶人帽,不得用顶,帽珠止许水晶、香木。十四年令农衣、纱、
    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纱。二十二年,
    令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二十三年,令耆民衣制,
    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庶人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六寸,袖桩广一尺,
    袖口五寸。二十五年,以民间违禁,靴巧裁花样,嵌以金线蓝条,诏礼部严禁庶
    人不许穿靴,止许穿皮札<革翁>,惟北地苦寒,许用牛皮直缝靴。正德元年,禁商
    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十六年,禁军民衣紫花罩甲,或禁门或四
    外游走者,缉事人擒之。
    士庶妻冠服:
    洪武三年定制,士庶妻,首饰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
    银,服浅色团衫,用纻丝、绫罗、绢。五年,令民间妇人礼服惟紫絁,不
    用金绣,袍衫止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用蓝
    绢布。女子在室者,作三小髻,金钗,珠头閟窄袖褙子。凡婢使,高顶髻,绢布
    狭领长袄,长裙。小婢使,双髻,长袖短衣,长裙。成化十年,禁官民妇女不得
    僭用浑金衣服,宝石首饰。正德元年,令军民妇女不许用销金衣服、帐幔,宝石
    首饰、镯钏。
  •        那请问了,我们是穿那种“汉服”?是穿汉王朝的制式服装?还是唐、宋、明的制式服装?抑或满清的制式服装?其实想严格按照那个年代的服饰穿戴,从技术上将完全可以实现,二十四史中每个朝代里面都有舆服志,参照着来就可以了。
          但你如果按照现代人按照自己的美学观点,对以前的舆服制度任意裁剪,弄个现代版所谓“汉服
    ”,那可就要经受的住其他人的批评!也不要把这种批评视为对中华文明的背叛。你这个已经不是什么传承中华文明了,你这个是试图界定现代人的着服制度,本来这个制度的被摧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汉民族能与时俱进的一种进步的表现;
          汉民族已经成熟到不需要着服制度,就能凝聚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文明特征、并与时俱进的自我革命的民族;已经不需要像其它少数民族或者国外民族那样,需要对着装制度、甚至语言规范、个人宗教信仰等采取强力手段才能保证民族凝聚力!
  • 为什么就一定要有所谓民族服装?
  • 因为汉族多,服饰就大众化,大家就不觉得有啥特别的了。其实我要说的是,全国大多数少数民族服饰的样式其实都来自汉服,少数民族服饰其实就是在汉服的样式上添加各民族喜欢的纹饰而已。只有极少数地处特殊气候环境的少数民族才有自己独特的有别于汉族的服饰,比如藏族蒙古族!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