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B站UP称2024版初中历史教材删除有关“康乾盛世”表述,你怎么看?

  • Merlin 随便看看。
    不提什么伪史论,就按“官方历史”的记载,以下都是历史书上有凭有据有文物的记录:
    -
    1、明朝中后期一方面本土科技有较大发展(《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农政全书》),一方面大量引进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这部分受到明末战乱的极大影响并中止)——这一点随便搜就非常清楚,我就不废话了。
    -
    2、明朝的工商业已有较大规模,对外贸易也得到蓬勃发展——郑芝龙身价10亿两白银+商舰3000艘,号称明末首富和十七世纪全球最富有的商人之一,就算打个折来算,凭什么这么有钱?就算是海盗,也要有抢夺的目标,总不可能是靠抢劫渔民的臭鱼烂虾发财的吧?另一方面,郑芝龙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商船都抢个一干二净搞一锤子买卖,那么实际的对外商贸总额和附带的整个产业链有多大规模?
    -
    ——在历史的记载上,满清继承了明朝哪一项科技和经济发展成果?更不用说进一步发展了,不是吗?靠明朝已经引进的玉米土豆红薯带来的粮食产量增加,以及大规模人口减少和土地重新分配带来了人口暴增。但整体科技文化和社会体制退回到明朝初期甚至更早的封建王朝的水平,至少未必比宋朝强。。。
    -
    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的清制大炮还不如明末的红夷大炮——无论射程、威力、精度(射速不算)都弱了一筹,甚至因铸造工艺差(明末多用铜铸或优质铸铁)导致炸膛频发。林则徐在整顿虎门防务时曾抱怨火炮“膛口宽大,弹子不称”(炮弹与炮膛不匹配)。。。当时英军使用的32磅长管加农炮(Long Gun)有效射程(直瞄炮台)约1800~2200米,而清军虎门炮台的火炮射程多不足1000米,完全被动挨打。明末的红夷大炮射程约1500~2000米,射速也偏低。但如果利用好岸炮的优势(可加大迎角且便于瞄准),炮体材质好甚至可以强行加大装药),至少可以严重干扰和影响英军战舰的瞄准和火力密度(不能下锚慢慢打),并非不能一战。
    -
    以上均为“正史”,简单说,哪怕满清能把明朝的遗产保存好,至少1840年代还能靠国力和大英帝国打个有来有回,这是不是事实?——这长达200年的停滞甚至大幅倒退,不归罪于统治者(无论是不是满清),难道归罪于种地的农民?又或者“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如果说儒家学说“限制了科技进步”,明朝的红夷大炮(仅仅一方面)又如何解释?就算是仿制自西方的火炮,但儒家学说并不妨碍明军(包括清军)大量使用吧?
    -

回复4

  • 我个人以为,上文中描述的重重落后,是没办法的,也是历史必然的结果——满是游牧出身,对陆地的理解,远远超过对海洋的理解,而且大清对陆地的管控能力是超强的,这一点,从大清疆域图和当代中国疆域的广阔,就能充分理解:大清在开辟陆地疆土上,在中国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几乎就是第一 。大唐虽然也拥有广漠的疆土,但依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管控力远远不如近代的满清,一旦朝政崩乱,外域疆土立马丢失。大清在这一点上,就基本避免了。仅凭借疆域的广阔,大清就对得起这个大字。—— 有得就有失,当一个王朝利用当时最强大的生产力拥有了历史上最广阔的陆地疆域、并尽全力维护了这个陆地疆域、并将其传给当代中国,你怎么还能奢望它同时面向海洋开疆拓土、去做它几乎完全做不到的事情???缺失了海洋带来的贸易和文明交流,导致大清帝国后期完全彻底陷入自闭状态,好在唯一的成果,就是基本延续了近代以来,最广大的疆域 —— 这应该算大清唯一的功绩了。对古人,莫可苛求。
  • 腹黑兔蹬鹰 小号上来晃荡一下。。。🙃
    其它说的还好。。就那句“大量引进西方科学著作”。。什么著作?我国发明的机械钟1280年左右传入欧洲,以及对欧洲的巨大影响,他们写清楚了么?
  • 是么?这么牛掰呢?那正面战场,怎么这么拉呢?周围这一圈谁都打不过。
    国土面积也从980万,缩水至200多万。直至灭国。
    所以,哪里出问题了?
    你吹明朝,也要看看他的下场。
  • 明朝中后期郑芝龙这些所谓海上贸易,是走私和海盗的混合体,与明朝的政府和政治体系完全脱离,对于西方武器就是拿来主义,不可能对明朝的科技发展有促进。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