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核潜艇梦,悬了

  • 或许在那些人的自我认知里面,不敢接受新鲜事物不叫作顽固守旧,而是老成持重。时代原因,固有的观念是难以改变的,所以思想的更替,大部分时候是以人的更替为先决条件。新人新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人,这才是知行合一。
    用“宗族械斗”形容它们的种族主义是准确的,“蛮学”是其内在逻辑,周边一些国家的言行更是体现了他们的一种心态,即长期屈居于“东亚宗藩”朝贡体系下,后来被欧美拯救/征服,学习/拜倒西方,脱亚入欧,将老大帝国摔在身后,跻身先进国家的满足感,但他们没有打败和否定殖民帝国主义的旧秩序,而是投靠其中,依附和成为帝国主义,成为其仆从,凭借着“橱窗国家”的身份和外部置入的工业科技,充满着抢先步入文明社会的种族优越感。欧美及其仆从,它们凭借着工业革命的先机,殖民侵略的掠夺积累,从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方面,重新定义了何为文明和进步。
    日本的米和牛肉涨价,快餐分量减少,要归罪于中国的富裕,他们潜意识里的想法是:日本一直/始终/永远优于亚洲其他国家,牛肉是富裕的日本人才能够享用的“美食”,其他人就应该吃不起。如果有一天,米不够吃了,牛肉的分量少了,不是他们变弱了,更不是他们输了,因为他们一直赢,从没有,也不可能输,就算他们不行了,也只能输给欧美(比如某些人只承认战败于美国),但还有欧美这个他们心目中的最终赢家给他们背书,所以原因只能是,米饭和牛肉被周围那些本该安分守己,贫穷吃不起的人抢走了,这是错误的,不合常理的,是坏人在恶意破坏“原有规则和良好秩序”(嗅觉敏感的人,会闻到“基于规则的秩序”的臭味),需要严加纠正。这不是“食物”分配那么简单,甚至和个人财富地位都弱相关,而是事关“等级秩序”,这套头脑中与种族挂钩的阶级地位安排,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侵染,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层面的思想钢印,为他们提供了安全感和优越感。欧美,印度和日韩,他们熟悉和服从这套各安其位,高低贵贱的种姓/种族制度。
    问题和原因,古人早就阐明“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应付的方法,只能是以(武)德服人。

回复1

  • 武所谓 私信请使用原创措辞
    前95%我都是同意的,最后5%我其实不同意,而这5%才是中国人领悟如何彻底击败日尔蛮诸族的根本方式。
    这也是新手蛮学者很容易走入的误区——要通过武力打服日尔蛮学诸民族,这就是入关学的观点,也是导致其衰落的根本错误之处。
    因为可以举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反例:犹太人——犹太人是一个绩效输了2000年,输得亡国、流放、被中世纪各国大小领主盘剥顶包、近现代还被大规模屠杀过但依然保持顽强本民族认同的民族。
    按照“以德服人”的观点,犹太人身份认同早该灰飞烟灭了,但实际上并没有。
    日尔蛮学是近乎纯唯心主义的学说,你不可能靠肉体消灭的恐惧让他们破防,因为他们的学说已经对此打了补丁。甚至可以把输输输美化为“神的警告(比如上帝之鞭阿提拉)”而不是真的输了。
    你只能从他们的学说体系里找到让他们精神破防的战场。
    蛮学的底子,是种姓制度。这个体系的人,最怕的甚至都不是死,而是“种姓坠落”。
    什么情况会导致“种姓坠落呢?”最主要的是2个途径:
    1. 从事本种姓不应该做的事情,这个其实不难做到,因为婆罗门的本业就是念经,不做体力劳动,符合人性。
    2. 第二个才是BUG所在:婚制。种姓制对婚制是有严格限制的,大面上鼓励种姓内通婚。
    男性允许“顺婚”,女性不允许“逆婚”,女性逆婚的惩罚是极其严重的,逆婚女性的后代是直接打成达利特的。犹太教经文明确犹太人的“选民身份”随母不随父,意味着犹太教女性外嫁就直接打成贱民。
    蛮学诸族是非常忌讳本族女性大规模外嫁的,这会严重伤害到“家族荣誉”。
    在绩效尤其堪忧的落后蛮学国家(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本族女性逆婚外嫁甚至会引起本族男性的过激行为——即“荣誉谋杀”。
    而对中国来说,他们怕什么,你就得来什么。
    既然西方能够炮制“东方学”这门臭不可闻的学科,东方学的所谓“高峰”即“西宫小姐、蝴蝶夫人、图兰朵”三大剧。那么对应的诛心之作,你也得有。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