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难走出,战争创伤应激心理障碍!

回复10

  • 情场鬼见愁 浪得虚名的。。。。。
    战后应激症啥的 那还只是对日后个人生活有影响,
    最怕的是战场莫名恐惧症发作 看啥都怀疑有敌情 从而制造出不可挽回之悲剧。
    譬如79一战的367团陈国旺副参谋长就是如此。
    按说“塔山英雄团”当年作为41军齐装满员的全训团 其指战员之军技 心理素质都该是最过硬的,该团当年也被赋予高平战役北集团半机械化穿插的主攻任务,其穿插尖刀二营四连长刘粤军个人二等功 六连长王化民个人一等功,均为佼佼者。
    但这位塔山团的陈副参谋长 仍因战事遇挫敌情严重 精神紧张以致恐惧症发作心理扭曲 在有反复确认的情况下 仍一意孤行认定363团掉队跟随的小队友军为敌军化装特工,以致一个团副参谋长能突然抢下警卫员的冲锋枪 亲手犯下如此严重的罪行
    当时被收容的这队友军士兵安静聚坐在另一边喝水吃干粮 压根没有啥“威胁”性身体语言表现 他还是那样提着枪走过去就扫射。
    军人从生理到心理上的久疏战阵 及真正残酷的战场百态 更加瞠目结舌。。
  • 病情严重的哪还会住在干休所,有专门的部队医院收治精神创伤的战士。
  • 你不知道以前在部队的精神病院住着都是一些打仗后发疯的老兵吗?每个人的境遇,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这就像正常人,有的人经历了凌辱,会更加坚强,而有的人却会有心理阴影。
  • 在重庆上军校时候有一个教授,越战时候是指导员,亲口跟我们说,战后几十年都和妻子分房睡,他晚上会发癔症,影响妻子睡不好
  • 苍狼向月 井底之蛙的认知只有碗口那么大的天
    我也是军人世家,原来父亲就是离休干部,我告诉你实际情况是怎么回事吧。
    离休是指1949年10月1日参加革命的,军队离休干部、包括后勤人员都是离休干部(地方也是如此)。而此后参加革命的都只能是退休干部
    我父亲是八路时期参加革命的,抗美援朝参加过第五次战役的上甘岭战役,是师医院的医生。
    就以抗美援朝为例,志愿军分为两类,一种是前五次战役参战的志愿军,尤其是2、3、4、5次战役,战斗异常激烈,这些志愿军就有创伤应激心理障碍。
    我家楼上邻居的父亲就是一位后来升为师长的邻居,子弹穿过口腔,面部很“狰狞”。学校想请他父亲做革命教育演讲,从来都被他拒绝。因为那种场面想都不愿想,还演讲什么讲!
    后来这些战士都陆陆续续的逝世了,央视为了保留这些历史回忆录,才有了包括《热的血》一类纪录片把在世的他们请出来复读当时的残酷情形。其中一个断臂志愿军在镜头前讲述的时候,我都是跳过这些画面的。
    我父亲也很少跟我讲上甘岭战役,作为战地医生,你可以想想那种血腥程度了,送下来的不是缺胳膊断腿的,就是肠子流了一单架的,我爸只跟我说一句,山上被炸药炸松的泥土齐膝盖深,通道都是后来的时期了……
    另一种志愿军是五次战役之后替换上去的,中美两军在三八线上打阵地战,基本上就是打冷枪(抗美援朝著名的冷枪运动),不再有营级规模的进攻与防守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和第一种志愿军相比就是享受了,后勤不缺,守住阵地就行了。
    但你无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确也是志愿军,只是没有经历过战役的场面了。
    好了,这两类志愿军嘴里表达的抗美援朝就是两个样子。
    以“人海战术”为例,五次战役之前的志愿军如果不靠集团冲锋踏着战友的遗体前赴后继,面对美军的重型武器就不可能攻克敌人阵地,不靠“扇形进攻”难道靠“三三制”那样添油灯的上去送死?
    别逗了,那样的话根本就是敌人机枪下的活靶子,脚后跟都能想到,点射就够了,都不需要连射。
    五次战役以后的志愿军,就没打过战役(金城战役除外),更没有过攻克敌人山头。他们没有经历过腥风血雨你死我活的战斗场面,所以他们回国后的演讲基本上就没有这些场面,他们怎么可能经历前赴后继的集团冲锋呢,所以他们会跟后人讲,“他们的战场从来就没有人海战术”,更不会有创伤应激行李障碍……
    前后两种志愿军说的都没错,错的是不明就里的听众以一概全!
    你再想想,你家干休所里的离休军人,都经历过什么战斗场面……
    jpg
    jpg
  • 大哥,人与人是不同的,不要以己度人呀,有的人就感情细腻一点呀。我也想不通那些遭遇感情打击后一蹶不振的,可身边就是有,这人心上的事难说的很。
  • 乡下耗子 用自己的眼镜看.....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对参与的个体精神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参加自卫反击作战的指战员只是总体中的少数,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
    因为参加战争出现精神上的障碍是事实;但这种现象是因人而异的,也是事实。所以,贴主想传递什么信息?也是因人而异。
  • 战争的残酷,是没上过战场的人所难以想象的。即使是一些优秀的军事题材影视剧,也难以表现其中一二。
    我认识的一位越战回来的老兵曾跟我说,别看他平常笑呵呵的,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里都看不出一点异常,但是到了夜深人静时就不一样,他经常从睡梦中惊醒、一身冷汗,几十年前战场上的一幕幕经常在梦里重现,有脑袋中弹的,胳膊或者腿被炸飞的,也有一颗炮弹过来一个人整个没影的。惊醒过后,他就再也睡不着了,抽着烟一直到天明。
    多数老军人在人前都可以表现得比较正常,但战场总会频繁入梦,承受不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异常来。好一点的只是做梦惊醒,或者好喝酒,差一点的就会容易在生活中应激。比如,脾气暴躁、动辄易怒等等。对此,亲朋好友、后辈年轻人应该多一些宽容。
    如果对战场没有概念,不妨去看看一些医院的手术视频,血肉翻滚的画面也只是战场的一部分体现而已。
  • 人和人是有差别的,前几年有次去理发,看到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同志跟着八十多岁的老妈妈也去理发,老同志傻傻的,老妈让干啥就干啥,像一个孩子,很听话。那娘俩走了以后,理发师傅说,那个老同志就是自卫还击战下来的,回来后就傻傻的,国家给发工资,一辈子没工作、也没结婚。
  • 离休的老军人有几个,不能用他们的标准要求所有人。对越自卫反击战产生PTSD我完全能够理解。战争产生心理问题、精神问题不奇怪,比如那个拍摄白求恩照片的沙飞就是因为突发精神疾病杀害了一名给他治病的日本医生,当时判了死刑(没办法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80年代平反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