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结尾让杜乐莹用阿Q精神自我暗示“赢了”,能改变什么呢?

  • 我说的套路是前人把一个叙事结构反复拿来用,而且确定观众是认可的,后人为了拍电影赚钱,就不想费心劳神再创作,形成了路径依赖。《热辣滚烫》甚至不是路径依赖,因为翻拍几乎就是抄袭的代名词。编剧真想要揭示当下年轻或躺平或啃老的心态和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应该沉下心,深入生活,好好搞创作,形成自己的叙事方式。我的一切发言,都是希望中国电影应该走自己的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但现实更多是资本的游戏,不是吗?

回复2

  • 翻拍是买了版权。
    抄袭没有买版权。
    你不要鱼目混珠。
    贾玲的《你好,李焕英》被美国购买版权翻拍,按你的逻辑,美国这是抄袭?
    再按你的逻辑,所有名著的翻拍,也都是抄袭。所有网文的翻拍也是抄袭。所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翻拍也是抄袭。毕竟它们都不是原创剧本,它们都是在已有的创造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 看您的回复,至少是相对理性可以讨论的。
    也在回复一下,资本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不存在好坏;不是说没有钱的,就是好的,有钱的就是坏的;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当然也不是有钱的就是好的,没钱的就是烂的。某种角度,资本就是发大器,放大的内容本身可能是好、可能是坏,但绝大概率不是一个好坏这样二分法能够描述的,这里只是代表一下意思。

    所以,回归看一个作品本身,这个电影肯定不是完美的,甚至就没有完美的可能性。
    首先,每个人的观点是角度、圈层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角度来评价。站在一个人的成长?站在卷和躺的对比?站在心理还是身体健康那个更重要?站在社会对于不同人群认同的现实问题上?
    其次,任何一个作品是时间、资源、能力限制的,一个人(编剧不管是贾玲还是他们团队)都是局限;前期一个那么胖且颓废的人,遇到的只有这些困难吗?锻炼且自我认同的过程就通过这样快速的镜头剪切就能够充分表达吗?最后赢的是什么,一席白纱站在海边礁石上又是什么含义?以上的这些是不是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哪些需要参考原版,哪些需要创新,哪些又受到版权约束所必须呈现或者必须不能修改的?
    我们都不知道,也不必知道,知道这样一个作品,在其中看到感动的,就值了票钱;没有看到,只有不满,就不值。

    留白或缺失(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是靠自己来想象的。不妨把事情想得好一些,这里敲的字,影响不到创作团队,主要影响的是自己,极小幅度影响看到这些字的人~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