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到底有错没?

  • 你绕来绕去讲了半天,就是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扩招把生源质量降格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大部分的人本身的素质就不是读大学的料。硬是把这些孩子扩招到象牙塔里,搞得象牙塔成了棚户区,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一方面大学生的素质标准严重下降,降到大家都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还不如以前的高中生,另一方面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混个大学本科,这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一批批文化程度可能不如八九十年代的初中生的所谓本科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大部分本事没多少但眼界很高,你让社会怎么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一个正常的社会就是应该根据努力程度给予不同的对待,适合干啥就干啥。尽管不是绝对公平,但理论上给了所有奋发努力者机会——你想得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或生活,你就得努力啊。盲目扩招的后果,不仅仅是就业问题,更是个导向问题。人与人生而平等,这没错,但最终的结果必须是与其努力程度原则上成正相关。否则就是绝对平均主义思维。都按这种思维去行事,社会最终会进入理直气壮地期待不劳而获的恶性循环。打着社会公平体贴大众的幌子去处置社会现实大事,是注定要让整个社会付出惨重代价的

回复11

  • 扩招降低的只是平均生源质量,高质量生源的绝对人数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加。低质量生源就算读了大学但只能做无需大学学历的工作,也比没读过大学强。
  • 我觉得,反对扩招的人就和反对简体字一样:扩招把生源质量降低了,简体字把汉字的优美意境降低了。可是他们忘记了扩招让更多的人获益,就像简体字极大的提高我们国家的识字率一样。扩招有没有问题,肯定是有问题,一个我们这么多人口的大国,任何政策都是有问题的,有利必有害,但是你要看对我们的收益。我们国家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这个大的收益,简直大到无法用普通的价值去衡量。
  • 这观点就是瞎扯,招生怎么把生源质量降格了,考试的标准又没变
  • 请你定义一下“素质”
  • 又见远古吹。
    现在的年青人们生长于新时代,从小接受的是信息时代的新思维、大视角,接触各种时代第一手的科技和知识前沿,远不是当年接受的十几手信息乃至虚假信息能比的;他们又从小接受良好的、科学的教育,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从小卷到大,是社会的高素质人群,单单知识量就根本不是八九十年代的毕业生能比的。
    你们不过同龄人的胜出者罢了,如果全社会、全岗位来一次竞聘上岗,你们大部分要被刷下来甚至出局。
  • 扩招有着当时的时代背景需求,但所有的政策也应该与时俱进,现在的扩招只是把账面上的素质提高了,但实质面上的素质还是一样,就是这种虚假的提高,让现在很多的人错以为是真的提高,这就导致了后续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什么眼高手低啊,什么高分低能啊,什么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啊......
  • 一批批文化程度可能不如八九十年代的初中生的所谓本科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个纯粹的胡说八道。
    80年代的高考试卷互联网上也不是找不到,水平是远低于现在的高考试卷的

    你说80年代的大学本科生相对来说可以和现在的211本科生比,这个是可以的,原因是生态位上这2者差不多(大概都是同龄人的前5%的水平)。但是如果说水平,今天的211本科生远远强于当年的大学本科生——这个是时代的进步
  • guan_16306381691223 听说真相后的傻瓜们会异常激动
    是的,四年扩充 40+%,哪有这么快,这么多的白领岗位能提供给这么多毕业生?这完全是拿着提高人口素质的旗帜为教育部门私利服务的恶。
  • 错!
    应该是,扩招把全体公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了!
    做为大学教师,我一直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伪命题。为了实现这个伪命题而对大学进行一次就业率考核,是降低大学生培养质量的第一罪魁祸首。
    文章说得对。
    大学教育只是高于高中教育的一个教育阶段,而不是职业教育。大学毕业生没有具备完全的从业能力,强求毕业即就业,就会造成一系列怪现象,其中破坏性最大的是学生用大学四年中最能学到东西的最后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把心思大部分放在找工作上,几乎放弃了学习。这样的学生绝对是不合格的毕业生,学校还不得不让他们毕业。
    取消大学一次就业率考核(包括主管部门考核和社会考核),是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要务。
    至于“一批批文化程度可能不如八九十年代的初中生的所谓本科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你确定?你比较的是文史阅读量还是数学水平?
    下一句“ 大部分本事没多少但眼界很高”我很同意,但原因是把现在的大学教育当做40年前的大学教育,是文章中说的“‘读书等于预备做官’这种传统观念”。其实现代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六十年前初中生可以直接做的工作,现在大学毕业生不可能直接做,而六十年前的初中生在现在也不可能做(也胜任不了)同样的工作。
    我父亲是60年的大学毕业生,而我在工作三年后就有能力对他的工作进行重要帮助,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和知识的进步。
    “活到老学到老”的谚语流传了n多年,终身学习的理念尽人皆知,普及大学教育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文化水平低的人口是负担,文化水平高的人口才有人口红利。建国初我们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是印度的一半,个别指标是印度的五分之一,现在如何?建国初期普及扫盲教育是我们赶超印度的第一步,大学扩招则是我们甩开印度的第一步,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和完全普及大学教育可能是我们甩开美国的第一步。

  • 最严重的问题是造就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阶层,这些本就不是读大学的料的人读了大学后蓝领工作就不去做了,往上走又没那个能力。这在很多高升学率的国家是有前车之鉴的,一边是高失业率,一边又缺劳动力,很多都靠打零工混日子。扩招应该适可而止了,还应该适当压缩,特别是文科。多注重与职业与技工教育对这些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
  • 旁观者长乐完美的回答了你的问题。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