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不可避免,美国面临两大选择

  • 结合马凯硕先生的之章,谈谈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我个人觉得把马凯硕和孙立平两人的观点进行比较有意义,但孙立平在国内部分崇美的人当中有影响力,在国际问题上的影响力与马凯硕不可同日而语。

    孙立平有一个公众号:《孙立平社会观察》,发表了一系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不懂装逼,妖言惑众的言论,涉及国际、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一,竭力吹棒美国。例如,孙立平认为,拜登撤出阿富汗,完全撤出伊拉克,均体现了克制主义的思想。克制主义是一种现实主义,目的是不损耗自己的实力。这种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只要美国克制自身的欲望,就可以从列国的纷争中抽身出来,从而在它最需要做的事情上积聚实力。这可能意味着,今后美国在国际性的组织和平台上要更为积极,而在地区性冲突中会更多地置身事外。

    二,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时,孙立平发表了《贸易战,只说三点看法》一文,传播广泛。他认为,贸易战中国打不起,没法打。将美方对贸易战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并且指责中国社会在用“战争思维”来分析美国对华的“合法行为”。

    三,关于俄乌冲突,孙立平认为:普京在事与愿违的意义上改变了世界。他把这个影响概括为四句话:第一,帝国梦碎,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中心消失。第二,国际秩序失去三角稳定性,我们少了一个战略缓冲。第三,世界反俄大联盟形成,世界秩序再次重构。第四,大脱钩开始,世界产业链重组。(这是一种俄罗斯必败论)

    四,孙立平肉麻地吹捧安倍,称他“一转身留下了文明”,安倍“又一转身”,参拜了靖国神社。再后来连转身都不用,蹶起屁股他深情地赞美李登辉为“世界民主先生”,孙立平教授毫不掩饰自己的公知立场。

    五,孙立平冒充战略大师,他的《美国整华为是一个战略陷阱》,发表在《猫哥的视界》公众号上。他说:现在最大的误区:以战术思维对战略思维。在战术的层面上应对得越正确越有力,在战略层面上的损失可能就越大,就越被动。因此,这时候需要的不是应对,而是破解。应对是就事论事,是在特定问题上争高低,而破解则是以一种更高的立意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摆脱这种两难的逻辑,争取更开阔的前景。 (孙立平认为自己比中国高层更有智慧)

    六,孙立平说:“谈理想,现在没有理想; 谈道德,现在几乎没有传承; 谈文化,我们不思改变; 谈制度,总说自己天下无双,不肯融入世界潮流; 谈创新,现在只有模仿和抄袭; 谈经济除了低端制造、浪费资源、寅吃卯粮,没有藏富于民。 我们冷落了教育,教育也抛弃了我们。” 孙立平自以为世皆浊而己独清,他可为中华代言。华盛顿共识最需要孙公知这类无厘头束心声道。纵观小星,中国人真无理想道德思想文化的民族现状么?!

回复6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可以的,这不就是言论自由吗?这么大个国家,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
  • 还没有遭到清算,要么是后台真的硬,要么是故意留的一个标本
  • 感谢分享,最后说他无厘头非常客观公允,立场有问题,就不要问其他了,他会用自己的立场来打扮现实
  • biya 天佑炎黄。
    别见外呀,有时候负面教育,也是正确教育方法的一种。
  • 孙立平是谁?如王先生上文所言属实,则是不折不扣的“公知”!清华大学还有这样的公知?还这么肆无忌惮?
  • 马凯硕关于中国必然成为世界第一的判断是正确的,作者比较客观、公正、大度、包容。但我有几点与作者不同的看法。
    一,美国人是极其傲慢的,不会轻易改变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对美国人劝导是没有用的。中国对美国要用实力和行动说话。否则美国人绝不会收敛。
    二,许纪霖的书,我看过。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共党史。许纪霖不是一位自由主义者,而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三,在南海争端问题上,马凯硕作为东盟的新加坡人,还是为越南、马莱西亚、菲律宾等国说话,没有尊重历史上的九段线。在中国自己领土上建设岛焦合理合法。
    四,作者经常多处引用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的观点,很少引用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观点。中国研究中美关系的智库实力并不弱。我认为列出中美两国国际关系学者的观点,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和鉴别。这样更加平衡,客观,公允。
    五,作者作为印度裔新加坡人,对印度有天然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印度不仅现在并在可见的将来都不可以与中国相提并论。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