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就是萧何、韩信和张良都不会比李白更得志了

  • 理想化。。。?我在回帖中不是清楚地写下了:玄宗的晚景则恰恰也败在了他宠信的高、杨、安三人手上。高饮鸩于黔中,杨赐绫于马嵬,安遭弑于洛阳。李白是幸存者,所以我说李白是玄宗自我放逐的假身,是玄宗对自己荒唐晚年的救赎。

    你要在整个帖子的互动里去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

    说玄宗在内心里看不到大厦倾于即颓,这就把李隆基这个看得太蠢了。即便他嗅到了危险性,但仍然高度自信于自己对帝国的掌握。虽然他高度自己于自己对帝国的掌握,但仍然喜爱并为李白打造了爱豆之声名,且为其留了远离帝国危亡的后路。

    所以人很复杂。。。玄宗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有比肩秦皇、汉武、文帝、太宗的心愿,但最终落得个指望楼船再起于小山的残念。。。这个是李白用黑话点破了的。

    但李白对玄宗是有感情的,甚至还比较深,就是能理解,但同时知道事不可挽回。如果能挽回,那么玄宗让汉臣文人们众星捧月般地围绕在李白身边时,他们就有办法处理高、杨、安的问题。

    事实上,正是玄宗离不开高力士、杨玉环和安禄山,他在反复犹疑后仍然决定保持现状,才最终迎来了属于他自己亲手炮制的安史之乱,可悲的是这个大乱殃及了天下黎民。李白虽然是看清这一点的,但并没有和他所谓的帝国第一粉丝建立起牢不可破联盟的可能性——当然他们在那个历史时空里都还没有明确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玄宗为后人留下的是对于曾经繁华帝国的叹息与热泪,李白则不是,他虽然到不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但他留下了极致的浪漫与乐观的情怀,这份情怀让我们一切奋力跋涉在文明历史前进途中的人们拥有了一种共同的归属感。

    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无数中华儿女,无数为着那份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归属感与使命感感召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将勇敢而沉着地奋发前行。

    而李白,这个历史中渺小但却异常闪亮的星宿,他为我们苦涩的内心留下了一杯甘醇的美酒,让我们在彷徨失意时得到一份拥抱,在含辛茹苦时得到一份爱惜,在千山万水间得到一份欢乐,在山重水复里得到一份友情。

回复1

  • 历史不是后来某个人的凭空臆测。当时的皇帝怎么想的,谁都知不道。大家都需要推测,但被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历史,是需要从史书中找,通过史书记载,以及其他比较有可信度的史料佐证,推断出来的历史。而不是以今人的思想和心理凭空猜测古人。
    比如,李隆基是否看到了唐王朝即将在他手里坍塌?根据多方史料推测,他是真的不知道。那么他晚年昏庸吗?他是真的昏庸。他一边沉浸于杨玉环的美貌,李林甫和杨国忠先后两任宰相对他的蒙蔽,以及安禄山这个杂胡将军的忠诚;一边享受着当下的“天下太平”“歌舞升平”,还梦想着长生不老。根本没觉得自己的王朝有什么大问题,以至于在听到有人奏报安禄山造反,唐玄宗仍然认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直到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直取洛阳了,他才开始相信。昏庸至此,简直与年轻时的唐玄宗判若两人。其实每次看到一个辉煌的大唐在这个老糊涂蛋手里败落,都想吐李隆基一口唾沫,这个皇帝渣!
    当然,你的这种臆想的历史也算是一种历史,不过是独属于你的历史,他人是很难认同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