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就是萧何、韩信和张良都不会比李白更得志了

回复1

  • 李白是诗供奉。。。嗯连品秩都没有,一般都会有兼任一个有品秩的官衔,像白居易就兼任京兆府户曹参军、左拾遗。但李白当时确实就没有,就是个宫里的答应。。。另一个奇葩叫王叔文,是棋供奉,厚着脸皮待了18年,才转苏州司功参军。这些待诏供奉,并不算普通人,是直接可以近侧面圣的人物,也随时有可能因事授衔。如果李白能像王叔文那么能忍,那不用18年,随时可能因为个什么事授职,品秩也不会低,如果追随玄宗入蜀,那么肯定官位会更高。

    李白在入朝做诗供奉前,其实做过胥吏,就是编外文员。在永王幕府差不多是掌书记的职务,从八品。后来进了宋若思幕下,是为府内司功参军,正七品下的官秩。到了他临了那一次门下省左拾遗的任命,说起来就是正八品官秩,但这是朝廷由皇帝(当时唐代宗)第一次给李白正式任命(乱中幕僚那都不作数)。虽说官不大,但确实正经八百的京官,要赴西京的。

    说李白权大势大,那也不会有假,因为确实他当时就直接通天,而且受到玄宗的恩遇。换言之,如果他想有权势,他的机会实在是很大,做佞幸呗。。。连杨国忠都能位列宰辅,他又如何不能有权势呢。问题是他不能,不仅不能还经常得罪部门任职的贵族,最后只能滚蛋。

    玄宗给了很多阿猫阿狗官职,确实就没有给李白官职。也许他知道,一旦给了李白官职,李白也就不再是李白了。当然说“力士素贵,耻之”“帝欲官白,妃辙沮止”,这些个也有可能就是了。那么高力士、杨贵妃都不待见,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安禄山了,偏偏李白是最讨厌安禄山的,张口闭口戎胡。但我们应当看到,在李白身边则围拢了对外戚、宦官和蕃将有强烈意见的一批汉臣文化人,他说话其实是有影响力的,这种影响力并不会是他自己就能有,而最有可能是玄宗的一种刻意安排。但可惜的是,最终李白没熬下来,高力士杨贵妃安禄山三英战李白,他只能滚了。

    玄宗的晚景则恰恰也败在了他宠信的高、杨、安三人手上。高饮鸩于黔中,杨赐绫于马嵬,安遭弑于洛阳。李白是幸存者,所以我说李白是玄宗自我放逐的假身,是玄宗对自己荒唐晚年的救赎。但这个事,因为肃宗在灵武自立为帝的时候受到了影响,李白于是出山,为李璘站台,也就是为玄宗站台,但实际上没有做实际的筹谋工作,写出了黑话连篇的十一首。如果没有这些黑话,宋若思也不敢收留他,结果是不仅纳入幕府,而且重用。

    李白指望有了宋若思的举荐,以为肃宗会任用他,得到的是流放夜郎的敕令,高力士则是流放黔中。其实不奇怪,他当时确实站了玄宗的台,如果不惩罚玄宗旧党,何以给天下拥立肃宗的人一个交代呢。所以杜甫说世人皆欲杀,这个世人其实是指天下拥立肃宗的人,李白又没做过戕害世人的事,世人怎么会憎恨李白呢?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