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就是萧何、韩信和张良都不会比李白更得志了

  • 我只记得一百来个倭寇冲进内陆,逼得二都2万人马不敢撄其锋。我只记得忠贞之士或贬斥或死难或被出卖在内外防务里。我只记得明军的腐败造成触目惊心的战斗力下降,乃至于在西北、东北以及海上遭遇严重的挫折。我只记得昏聩的皇帝差点被深受其虐害的宫女勒死。。。。我只记得内耗的阁僚可以把时间浪费在关于礼制无休止的争吵中,却无法拿出像样的方案解决民生问题。。。我值记得实录里记载的嗜杀、暴戾、乖张、跋扈、残忍的杖毙、腰斩、株连。。。

    刘基、宋濂、高启、解缙、唐寅、徐渭、杨慎、李贽是一曲曲文人悲歌,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孙承宗、卢象升,甚至袁崇焕、杨嗣昌、孙传庭、洪承畴、祖大寿,是一个又一个武人悲剧。。。不幸的人太多太多了。可他们和整个明帝国沉沦于腐朽的人群相比,又太少太少了。。。

    还有那些满口朝廷大义的正人君子,马士英、阮大钺、钱谦益、孙之獬、孔衍植最后又是什么模样。

回复1

  • 南京是内陆?何况所谓百来倭寇不过是流窜作案,加上包邮区几百年没有打过仗,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军队在那里,怎么不说明军在朝鲜把日本的正规军一路从平壤推到海里呢?
    明军战斗力触摸惊心的下降怎么维持的两百多年的?
    唐朝的皇帝给各种杀的还少吗?
    明朝的中央集权比前面的朝代强得多,中枢要处理的东西比前面的朝代多得多,饶是如此还能正常的维持两京十三省的正常运行,这么说吧,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架构是大致单调上升的,比明朝强的也就清朝了。
    你说的这大多数人,都是有机会去实践自己的理想的,相比于被当作玩物的李白、到处求官而不可得的杜甫、在望眼欲穿的北伐幻想中渐渐凋零的辛弃疾陆游,他们是幸运的,起码他们有为国效力的机会。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