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自杀作家父母再发声明:还有3名女生被诱奸

  • 你对她的性格的解读是正确的。但无关台湾选材偏向性的问题。她是一个特别纯真特别信仰文学的人,却偏偏是文学令她遭遇到“学文学的人”的伤害。她痛于经历,死于对文学的信仰坍塌。而信仰坍塌又源于不堪回首的经历。采访中的独白比较天马行空,但主题是在对学文学的人、对文学本身的意义提出质疑。

回复1

  • 我好奇台湾语文选材很久了,以前看过一位台湾网友贴的建中(?)选文目录,但太不经心了,没有留下清晰的判断,朦胧感觉,台湾语文选文很“台湾”,不很“平衡”。很台湾是,自小接触的台湾文学一路下来,总感觉越来越单一,文字使用上的、语意上的、思想上的……你了解么,自台湾来的阅读经验当中,鲜少有脱离这种台湾黏滞感的内容,也是有的,但他们多集中在现今六十往上年龄层,越往下越觉得狭窄费劲,连叙述方式也越来越繁琐曲折,让人不耐。不知道是我的阅读口味变化了,或是以前我的口味很小众,还是台湾的文学表达的确变歪。
    我想了解这是不是整个台湾自上而下,从内而外,统一的审美取向。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