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出身、经历、结局,更能唤起人共情,其人品、治军打仗、文学造诣都碾压关羽

  • 武圣讲的是忠义千秋。关羽在一个义字上不容易,离曹前先跟老曹说清楚,我是一定要找刘备去的,但之前先帮你立下功劳再走。老曹没砍他,让他立了功劳,走的时候老曹也不拦着(五关六将是演义杜撰)。这份义气千秋的操作,关羽对曹刘两个死对头都做出了极品的交代。当然,关羽达成的这个成就,也和曹老板的帮衬不无关系。忠刘义曹,这份品行,故事性比岳飞强。再说了,古代武人(不单单是武将),被要求最多的就是忠义两个品行。忠于天子,义于同僚。岳飞在忠字上做的好,但在义字上,就没关羽有故事性了。

回复1

  • 这要看怎么定义这个“义”了,关羽光明磊落不弃旧主是一种“义”,刘关张之间的同生共死是一种“义”,岳飞外出征战前妻抛家弃子而去岳飞后来不但美追究反而送钱过去也是一种“义”,岳飞不近女色不纳妾对第二任妻子同样是一种“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更是一种“义”,还是“大义”。甚至你说的关羽这种行为也可以作出不同解读,作为属下在上司对手那里建立了个好形象,不知道如果你作为老板会怎么看这个下属,我反正是不会很放心他了。
    你说关羽的“义”的成就是在曹操帮衬下达成的,但让我来说,放不放关羽,或者关羽走不走得了,关羽的“义”在这里作用有,但不大,是曹操顺水推舟,借以告诉天下,告诉孙刘诸将,自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只是说说而已。按理说解读重点应该放在曹操身上的,因为整件事里居于决定地位的是曹操,不是关羽,不过这不符合儒家的政治正确罢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