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北京地区,北京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最差的之一,他们只剩占据着北京地区的名额优势

  • 首先,北京是考生少,不是人口少,所以你说的按人口比例具体是要怎么录?纯粹按人口比例,忽视质量,是否大学录取的平均主义?其次,高校在当地录取比例略高,是否要打破这种制度?那高校的教育经费,地方承担的部分是否需要按录取人数由各地方承担?毕竟高校所在地几十年出政策,出钱,出地,一点优待都没有,当地群众怎么看?对于高等教育落后的地区而言,自己就可以躺平了,下次碰到类似中国科技大学搬迁的事,估计就没有地方愿意收了,大家都养不起嘛。

回复1

  • 地方财政的高校照顾本地考生,无可厚非。

    教育部直属高校,按当年各省参与高考人数来分配录取名额。

    诚然,会有教育落后省份录取线低于教育发达省份的情况出现,但高考录取应该也是考察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力。
    在同一省份教育情况相对较平均的情况下,按比例录取的学生,自然也就是这部分考生中的佼佼者,如果他们能得到教育发达省份的教育,未必比发达省份的学生差。

    根据录取分数线,也可以看出各省教育质量的高低,落后省份也有进一步增强的压力与动力。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较多的京沪直属高校对本地录取率放得太高,给其他省份的录取率较低,再加上当年一张卷时期那分数线的落差,所以大家觉得不公平。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