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1130’近防炮——30mm穿甲弹,

  • 1、立论的基础本来就是“无航空作战能力的舰队”,这个基础的适用范围还挺广的;本意只是想表达即便是055这样的强力舰艇在独力对抗航空打击时依然脆弱。
    2、你去看我的原帖,滑翔JDAM的射程一直用5500M/50KM的,70KM是跃升的起点,不是射程。
    3、ADM空射诱饵的问题在于不能被对手识破,识破就没用了;滑翔JDAM不同,它是个实实在在的威胁,是必须进行抗击的。
    4、加一个50Kg的小助推段就能解决动力/射程问题,真不是个事儿。

回复3

  • 鹰击长空 黑名单专治乌贼、鱿鱼、杠精、反智和谣棍
    补两个图
    如果将目标舰船改用射程比里夫基本型更远的,标称90KM的48N6弹(5V55弹射程45KM)来模拟可能存在的HHQ9B,结果将会变成如下:
    两者均能够以挤占火控通道的方式有效突防;
    区别在于发射84D的机队可以在舰船射程外的绝对安全位置(78NM)攻击,自身100%无损
    而发射JSOW的机队必须进入深入到目标防空射程2/3以内才能投弹(按30NM射程算,如果是你声称的50KM则更危险),在投弹前48N6的防空弹就已经开火,投弹完成后数秒内就已被防空击落了至少4架。
    而且注意在这个试验中:为了假设所有炸弹都可以投出,目标设定在机队没有完成发射前是不会主动攻击机队。否则在机队到达投弹点前就很有可能出现战损。
    所以结论就是虽然两者都可以破防(模拟中不涉及防空目标分配,所以防空效率比实际是打折扣的),但滑翔弹的方案有很大概率造成较大的损失(4+),而反舰弹完全零伤亡。
    jpgjpg
  • 鹰击长空 黑名单专治乌贼、鱿鱼、杠精、反智和谣棍
    刚才又进行了一次全过程场景模拟
    场景设定如下:
    两个不同挂载各12架机队
    实验组为单机挂载8xJSOW(模拟滑翔弹) + 1x300bl油箱的三个四机队(共携带弹药96)
    对照组为单机挂载4xHarpoon(模拟反舰弹)+ 1x300bl油箱的三个四机队 (共携带弹药48)
    各自攻击离航母300NM的052C移动模拟靶标(30KNT)
    起飞后均以航渡阶段高航线(省油),进入舰船预计探测范围(假设为离目标150NM)后低空掠海(150FT),攻击时爬升至各自需求的攻击高度。
    前半段两组基本一致(不考虑不同挂载阻力,实际使用多联挂架的JSOW机组阻力更大,根据美军相关飞行员描述实际很少采用多联挂架搞野兽挂载)。
    进入舰船范围后,两机队同时同距下高至掠海
    接近目标97NM后,鱼叉机队已到达射程和探测距离,首先跃升至9000FT,此时依旧处于052C的HHQ9射程之外,加速至1M的速度之后,距目标84NM投放12x4=48枚鱼叉,随后脱离返回,全程没有进入HHQ9有效射程,脱离后直接走高空航线返回。
    此时滑翔弹机队离目标依旧还有84NM距离(标记时间为Z222817)。
    在鱼叉投弹的6分30秒之后,JSOW队才抵达爬升点开始跃升,并出现在盾舰探测范围内。
    爬升至18000FT(最合适投放高度实际为22000FT)以上同时滑翔弹机队以最大速度加速接近至1M。在距目标32NM,目标刚进入射程(此处标记目标当前位置),投弹。标记时间为Z223608。
    按照之前的试验,此时HHQ实际已经发射并抵近到飞机约16NM处,此处排除HHQ影响,假定盾舰没有能力或没探测到载机。在第二次模拟中,HHQ9导弹甚至在部分载机尚未完成投弹前击中了目标。
    JSOW在距目标27NM时,存速约0.9M,在距目标21.24NM遭遇第一次HHQ9拦截时,存速0.79M(高度17000FT,时间Z223707),距目标14.92NM遭遇第二轮拦截(设定规则为第一轮拦截失败的剩余判断需要进行第二次拦截),此时存速0.78M(高度11100FT,时间Z223751)
    假设HHQ9全部拦截失败,第一枚JSOW从投弹到落弹,走完全部射程用时为3分30秒,落弹末端存速0.56M
    假设盾舰看到敌机投弹时开始进行30KNT的转向机动,其在落弹时已离开原地点2NM以上。
    作为对照,在滑翔弹机队完成投弹时,反舰弹机队早已返航并远离目标130NM以上,也就是说反舰机队已在约10分钟前就返航了,而此时JSOW机队刚刚投弹,还处于对区域防空的防御机动中。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试验挂载,F/A-18(试验均为C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存油出现明显差异,滑翔弹机队实际在预设目标距离的范围内在投弹前就已经耗油过半,返程的油料是处于不足的状态上,而反舰弹机队由于低空航程距离、攻击距离远小于实验组,也不用采取对防空的反制机动,油耗比滑翔弹组低了约15-20%。另外,反舰弹组采用的是对其不利的低掠海弹道,会适当降低ASM的实际射程,如果走高弹道则可以在更远距离更早发起攻击。
    结论是即便采取了诸多不利于反舰弹机组的设定条件,滑翔弹组依旧在结果上明显与反舰弹组差距明显。
    最后,说说突防结果。由于JSOW滑翔弹是走高空弹道,基本处于一投弹就被发现的状态,区域防空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多轮拦截(不限制武器则可以进行差不多四轮)。
    而ASM是掠海模式,区域防空的首次拦截距离明显缩短,在同样的规则下只进行了两轮拦截(目标为鱼叉,巡航速度0.9M),比JSOW少了两轮。另外,HHQ9对高空的JSOW命中率要远远大于对掠海的鱼叉。两者突防能力完全不相等。
    请注意,即便是苏联的饱和攻击,也是建立在其弹道以超音速强突防的基础之上,力求压缩对方的拦截波次数量和窗口。
    最终,我可以说以滑翔弹想要对盾舰的攻击有效性是建立在条件非常苛刻的前提下,适用性远不如正经的反舰弹饱和攻击。
  • 鹰击长空 黑名单专治乌贼、鱿鱼、杠精、反智和谣棍
    任何舰船独立对抗航空联队都是做梦。这并不能体现JDAM有何优势。那你怎么不说你要靠12架一个中队投送48枚JDAM都不能打进盾舰的防御,却可以靠拥有路径规划能力的ASM齐射来突防呢?
    另外我模拟中使用的是最基础版本的HHQ7,性能数据基于原版S300的推算,实际HHQ7B会更优秀,而且也没有考虑制导体制的区别。
    再者,拦截ASM需要区域防空弹,你一个速度慢一半(末端速度最多300-400节)还没多少机动能力的【无动力】滑翔弹,你确定真的会消耗宝贵的区域防空导弹吗?CIWS是干嘛的?末端的点防空是干嘛的?这些东西对于高亚音速掠海的导弹都有不错的拦截概率,还拦不住你一个慢悠悠飘过来走高空弹道的JDAM么?从你弹发射到飘完整个70公里的射程,得十几分钟了,这充裕的时间有充裕的机会进行合理的火力分配。
    对于雷达信号,ADM和JDAM是一样的,气动也是一样的。只要不进入视距内,不存在识别的问题。而进入视距内,舰船有更多近距离防空选择,会去消耗宝贵的区域防空弹药么?
    你加个助推段,价格就上升了,你就没有了价格优势。你加个助推段,这和AGM-154 JSOW-ER又有啥区别呢,那玩意儿还有一定程度的低RCS特点,不比你这圆鼓鼓的铁炸弹强?
    至于射程,你考虑到因为ASM射程更远,载机可以减少副油箱的携带增加可用挂点么?我可以300KM外打,完全可以省两油箱一架飞机挂4枚。往返的时间也要比你要抵近到纸面数据70KM来更有效率,一来一去我可以比你少走460km航程,这时间和油耗(还是低空油耗)优势不比JDAM方案更具有可行性?
    我还是建议你不要纸上谈兵,光谈那些纸面数据,好歹弄个模拟装置实际测试测试再说。要论威胁,这种无动力滑翔弹的威胁真没有具有低可探测性的新一代ASM来的更大。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