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条
-
我可以说这是典型上海人思维吗?三体宏达深邃的哲学思想你视而不见,却会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瑕疵吹毛求疵。好比你对陆家嘴的夜景,就因为有一只苍蝇而通盘否定?
-
关键的不是透镜和反射镜之选择,而是镜片分体再合像这个原理
科幻小说预言不可能与现实完全一致,韦伯太空望远镜是18片分体反射镜的光学合像,未尝不可随着材料技术的突破,未来出现如小说幻想的那样巨大的分体透镜,在进行数码合相。或者N个类似微博的太空静在进行数码合像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是炮弹直接射到月球上也没被人因为这个喷啊,你这种喷法有点吹毛求疵,毕竟是科幻小说啊 -
哈哈,美国最新的太空望远镜就是18个不相关的单独反射镜片,进行成像叠加。刚有消息有一个镜片被陨石击坏了,对成像精度有一定影响
可以说其原理与《三体》中的一模一样,只不过没有那么大型化与分离
你举的反例恰恰证明了《三体》的预见性
热点
- 1 董袭莹学位论文遭质疑 9.3万
- 2 4+4不止一个董小姐 10.7万
- 3 印度制造将充斥美国市场 7.5万
- 4 讨论海归应当区分年代 4.7万
- 5 为何日本创新力不如韩国 8.1万
- 6 中国商品房的质量不行? 7.8万
- 7 海归群体出现较大的变化 11.6万
- 8 上海车展的关键信号 7.1万
- 9 电车用起来真便宜啊 5.8万
- 10 中日网友在外网吵了起来 27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书香跨界,探索多元——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推荐书单公布啦~
在喧嚣世界中,读书是一次悄然的返航,是心灵栖居的灯火。风闻社区与万千读者共赴文字之约,于百余本热荐中,凝练出12部年度之选,构成2025年度图书推荐。春深四月,世界读书日,......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饶毅:请勿错怪王辰教授 评论 243 赞 20
-
2他老人家为何一生都在警惕特权? 评论 150 赞 215
-
3大学生有多人才,海归就有多精英 评论 127 赞 18
-
4普通医学生培养时间能合理缩短吗? 评论 119 赞 8
-
5塘泊虎:你可能想象不到:中美手术差距有多... 评论 84 赞 21
-
6果然,美方主动想谈了 评论 50 赞 12
-
7中国两轮“小电驴”,海外狂飙! 评论 47 赞 13
-
8封堵“洗产地”:中国海关联合巴西、阿根廷... 评论 46 赞 32
--------------------------------------------------------
“甚至六个巨型镜片之间也没有任何联接物,它们各自独立飘浮着,每个镜片的边缘上都装有多台离子推进器,它们可以借助这些推进器精确地改变彼此的相对距离,也可以改变整个透镜组的指向”
---------------------------------------------------------
基础知识甚少的人,会觉得,惊为天人,想象奇诡。但如果你懂一点,就会知道这是在瞎说。我当时读到这里就读不下去,出戏了。
因为什么呢,空间/天文望远镜,稍微大一点,没有用透镜的,都是反射镜,因为透镜这个方案实在是太多问题了。有色散,重量太大,制造极其困难,造个几米的都费劲。
现在太空望远镜,光学遥感卫星,或者地面的天文望远镜,上了规模的,都是反射镜。材料有微晶玻璃,有碳化硅,还有铍,詹姆斯韦伯用的就是铍反射镜。
反射镜再大也不行了,我看过一个论文,有人在算,随着口径的增大,重量指数增长,在同步轨道上部署一个高分辨力的卫星,光反射镜就上千吨。
最新的解决方案是衍射薄膜,方案见附图。
当然,如果大刘写一个巨大的衍射薄膜望远镜,我也许会满意,知识水平低的读者就都不懂了,门槛提高了,叫好的人就少了。
而且科技是不断进步的,也许过了几年,有更好的方案,也许是量子光学什么的。
到那个时候,读者就会觉得很陈旧,没意思。
《古星图之谜》我小时候读过,当时很好,但现在没人读了,为啥,你一个科幻小说,电脑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啥科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