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三体》比《红楼梦》好看 古典文学的情境已经离我们太远了
《三体》的格局比《红楼梦》只沉浸在一个小小的大观园里纠结于小儿女私情要大的多。
而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已经很难对《红楼梦》里琐碎无聊的生活有什么代入感。
无非就是一群封建贵族吃吃喝喝,吟诗作赋而已
现在年轻人已经充分拥有个性表达和解放的自由,对《红楼梦》里所谓冲破封建藩篱,追求个性解放的情感也无感了
《三体》的格局比《红楼梦》只沉浸在一个小小的大观园里纠结于小儿女私情要大的多。
而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已经很难对《红楼梦》里琐碎无聊的生活有什么代入感。
无非就是一群封建贵族吃吃喝喝,吟诗作赋而已
现在年轻人已经充分拥有个性表达和解放的自由,对《红楼梦》里所谓冲破封建藩篱,追求个性解放的情感也无感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等19人 已参与问答
等29人 已参与问答
等230人 已参与问答
三体很好,但无论哪方面都没法和红楼比,大刘都不敢做此想吧。
我也挺喜欢红楼的,但红楼说到底是封建农业时代的产物,能对工业时代与未来有多少借鉴意义呢。不光红楼,很多以前时代的中外名著随着时间推移,对当代的意义都是逐渐减弱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名著!时过境迁很多就只留有类似文物化石的作用了。
一般读以前的名著也只需择几部读读体验下就可以了,沉浸在故纸堆读多了是浪费时间。
有人读出了悲剧:“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而呼吸领会者,独宝玉而已”(鲁迅);有人读出了阶级斗争(毛爷爷);有人读出了政治隐喻(红学);也有很多人把红楼梦当作一个谜语来读,太多谜团了!有人读出了尊重女性;有人觉得是大厦将倾的预言;连里面的菜谱,器具都有人研究。
《红楼梦》可以宣传中华文化,周汝昌对西方人宣讲红楼梦,说这是中国审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我们讲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红楼梦》是最好的证明。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这一辈子没有读过《红楼梦》,无论如何,都是莫大的遗憾。
《三体》实质上来说,从题材,到故事,都是纯西方的,里面没有什么东方元素。你把章北海换成尤里,换成约翰,换成山姆,雷奥。这个故事都毫无违和感。
《三体》是中国人写的,但论谱系,算是很经典的西方科幻。要是按类型,我会把它归入“太空歌剧”(Space Opera)这一类,和《星球大战》《沙丘》《无垠的太空》这种是一类。打着科技的旗号,写一个权力倾轧的故事。
这类故事的问题是,科技不过关,故事太老套。
如果受过理工科教育,又对太空技术有兴趣,有些基础,看科幻小说,电影的时候会自动去想,这个飞船是什么设计,这种设计是否合理,甚至恨不得拿出笔来算一算。那么你看这类小说,电影,就会看出很多很多的漏洞。
如果你同时又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发现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的社会形态也会发生重大影响。就会知道,这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编的故事,从本质上和《甄嬛传》《琅琊榜》这些并无不同,未来大概率不是这个样子的。
--------------------------------------------------------
“甚至六个巨型镜片之间也没有任何联接物,它们各自独立飘浮着,每个镜片的边缘上都装有多台离子推进器,它们可以借助这些推进器精确地改变彼此的相对距离,也可以改变整个透镜组的指向”
---------------------------------------------------------
基础知识甚少的人,会觉得,惊为天人,想象奇诡。但如果你懂一点,就会知道这是在瞎说。我当时读到这里就读不下去,出戏了。
因为什么呢,空间/天文望远镜,稍微大一点,没有用透镜的,都是反射镜,因为透镜这个方案实在是太多问题了。有色散,重量太大,制造极其困难,造个几米的都费劲。
现在太空望远镜,光学遥感卫星,或者地面的天文望远镜,上了规模的,都是反射镜。材料有微晶玻璃,有碳化硅,还有铍,詹姆斯韦伯用的就是铍反射镜。
反射镜再大也不行了,我看过一个论文,有人在算,随着口径的增大,重量指数增长,在同步轨道上部署一个高分辨力的卫星,光反射镜就上千吨。
最新的解决方案是衍射薄膜,方案见附图。
当然,如果大刘写一个巨大的衍射薄膜望远镜,我也许会满意,知识水平低的读者就都不懂了,门槛提高了,叫好的人就少了。
而且科技是不断进步的,也许过了几年,有更好的方案,也许是量子光学什么的。
到那个时候,读者就会觉得很陈旧,没意思。
《古星图之谜》我小时候读过,当时很好,但现在没人读了,为啥,你一个科幻小说,电脑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啥科幻啊?
这其实代表红学的两种观点,一种说,红楼梦是悼明作品,另一种是情情爱爱,曹雪芹家庭变故。但是近年来,悼明的说法更占上风,特别是癸酉本的出现,解答了很多问题。
文章结构奇诡,开头就给了你结局,葫芦庙(胡虏)烧了甄士隐(真事隐)一家,其女儿被拐卖,暗示的是明朝最后一个逃亡皇帝。
可以说是明史解谜书。乾隆也说,红楼梦说的是皇族生活。
这书至少有一个明末朝廷高层官员参与编写的。
比如林黛玉,批语是,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挂中林黛玉。高鹗版是修改后的,真正的结局,癸酉本中,林黛玉是上吊死的。而崇祯,就是上吊死的,字德约。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葬花人,葬华人。花掉进水里(清)只会脏了花。
还有多处暗示,不能从表面看这个故事。比如其中的风月宝鉴,就反复提醒“不要看正面,要看背面”正面是红颜,背面是枯骨。正面是贾雨村(假语存),荒唐言。反面是甄士隐(真事隐),辛酸泪。
又如开头时,那块通灵石,身上写满字,叫做石头记。他和空空道人的对话,也有寓意。
你可以找up女王泡面相关的视频看看,非常精彩。
我也挺喜欢红楼的,但红楼说到底是封建农业时代的产物,能对工业时代与未来有多少借鉴意义呢。不光红楼,很多以前时代的中外名著随着时间推移,对当代的意义都是逐渐减弱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名著!时过境迁很多就只留有类似文物化石的作用了。
一般读以前的名著也只需择几部读读体验下就可以了,沉浸在故纸堆读多了是浪费时间。
红楼梦原文里,作者已经很直白的讲了,红楼梦是一本野史,是一面镜子。用来给后世的人照一照的。那些只会看美女的,都是痴弟子。
红楼梦真正讲的,是一个社会如何走向崩溃的。
很多人们对于社会的崩溃认识,其实都很浅薄,只会讲没钱了,讲zf不作为,讲谁谁谁是坏蛋。只有你身处其中才会发现,一个社会的崩溃,是身边的点点滴滴,你甚至都觉察不出来。
前面有人说的好,年龄小的,没有社会阅历的,看不懂红楼梦。
三体很好,但无论哪方面都没法和红楼比,大刘都不敢做此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