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讀者質疑我們數據造假,我說點真實情況

  • 台灣土地是私有的,都巿要更新很困難的,要該塊土地所有權人都同意才行。
    都巿土地很多是持分的,就是持有該筆土地幾分之一,比方說是五樓,每樓就持有土地權五分之一。
    更大棟的大樓,住戶更多,持分可以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
    九二一地震時震垮的房子,有些都還無法重新蓋起來,因住戶七嘴八舌的,每人財力也不一樣,不容易達成共識,還有的,你都找不到原住戶在哪裡。
    這一般要容積獎勵,用政策去推動,如,原來只蓋五層樓,更新後可以多蓋幾層,那就多出幾層樓的利益。
    這利益可以讓建商和住戶去分,分得利益比原來的多。
    即便如此,也不容易,一百戶中有一戶不同意,或有一戶想分得更多,就很難推下去。
    巿容老舊,有很大因素在此,而不是沒有錢。
    大陸很多建設可以大刀闊斧進行,和土地非私有制有關。

回复7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