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1 李显龙称印经济将超中国 27.3万
- 2 预防老年人沉迷保健品 5.8万
- 3 红警“幻影坦克”成真 9.4万
- 4 俄军对乌军的第三次包围 14.1万
- 5 本科生无法填报专科生岗 3.6万
- 6 美国政府停摆下的两重天 6.7万
- 7 对稀土管制要张弛有道 4.4万
- 8 多民族国家的活体解剖 11.6万
- 9 穷人家庭真正的坑在哪里 10.5万
- 10 传武的至暗时刻? 15.2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 “避坑” 版块上线!你的消费避雷指南、好物种草清单,从此常驻不离🎉
还记得“三月风闻社区消费者权益月”“智能车轮上的权益保卫战”活动里,大家分享的那些消费“踩坑”吐槽、维权妙招和宝藏好物吗?很多观友都说,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一直存在!现在,......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中国有一项基建在全球落后:机场数量 评论 218 赞 8 -
2女装退货率超80%,商家采用“巨型吊牌”... 评论 209 赞 10 -
3如何看待“馆长”喊话大陆网友:再给台湾人... 评论 129 赞 5 -
4纽约沦陷?一场震撼美国的市长选举 评论 107 赞 85 -
5真相,有时候需要被掩盖一下 评论 97 赞 3 -
6一个血亏,一个赚翻:北京环球影城比上海迪... 评论 82 赞 4 -
7日网疯传中国游客为省酒店钱竟躺进储物柜里... 评论 75 赞 8 -
8在委内瑞拉炼石油的老哥,跟他电话长聊了一... 评论 63 赞 19







韩愈“鸟语”一说,见《昌黎先生集》中《送区册序》一文,作于贞元二十一年春韩愈谪居连州阳山(今清远市阳山县)期间,原句为“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其中的确提到出身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操河洛音的韩愈听不懂当地人的语言,但连州阳山地处粤北山区而非珠三角,民族构成也有所不同,当时已经汉化的珠三角居民甚少涉足粤北山区,世居粤北山区的实际上是猺人(今称瑶族),使用的既非广州语也非河洛音,而是瑶族自己的语言,故韩愈所称听不懂之鸟语的不是广州话而是瑶话,今日的阳山县主要以说阳山白话和客家话为主,前者占阳山县总人口的55%,后者则占35%,但古老的瑶话依然和惠州白话、星子话、湖广话一起在粤北群山之中传承,使用这些方言的人口仍占阳山县总人口的10%。
额外提醒一点吧,虽然韩愈听不懂瑶话,但他依然可以“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表明当地的瑶族虽然使用瑶话,但却是使用——至少是会用汉字的,即使是当时可称蛮荒不化的粤北山区居民也依然和中原书同文,凭什么认为同时期发达得多,汉化程度也深得多的珠三角地区做不到和中原书同文语同音?
苏东坡“鸟语”一说,见《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 其一》一诗中“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一句,关于这首诗的介绍很少,多以“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两句为人所知,但其所创作的地点却有争议,一说创作于惠州,一说创作于儋州,但无论如何,诗中所说的“鴃舌倘可学”,指的应是俚族人(今黎族的祖先)所讲的黎话,否则与后半句“化为黎母民”不能对应。由于宋时粤东粤西和海南均有黎族居民分布,所以仅凭这句是不足以断定这首诗是作于惠州还是儋州的,有人考据出“黎母民”并非独指黎族百姓,更指生活在儋州黎母山中的人们,故作于儋州的观点更为可信,但无论如何,苏东坡所指的“鴃舌”,应是黎话无疑,粤西一带至今仍有黎话区(讲黎区),并且在漫长的民族融合之后诞生出了高州白话。
顺带,北宋时的官音已不再是唐朝时的河洛音,而变为卞洛音,所以苏东坡本来也不说唐音。
到这里也额外提一个苏东坡与粤人的谣言,不知你们是不是第一次听,姑且辟一辟谣吧,搜索苏轼与鸟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奇怪的成语——“鹄面鸟语“,再搜下去可以找到这样一段文字——帝曰:“爱卿居惠州三年,粤人如何?”苏轼答曰:"面似猿,声像鸟,味如狐!"帝谓众臣曰:“可使粤人少生子嗣。”(选自宋《地域志》) ,首先,熟悉苏东坡生平的人都应该知道,苏东坡在元祐六年被调往颍州,此后辗转扬州、定州,绍圣元年被贬往惠州,绍圣四年再贬儋州,及至宋徽宗即位后大赦天下,苏东坡才得以北归,但终因年老,在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常州病逝,自元祐六年离京后,苏东坡终生未再踏入开封一步,更别提面见皇帝,因此这段对话是不可能发生的,属于彻头彻尾的杜撰,而这本据说作于宋朝的“《地域志》”,则完全查无此书,既找不到介绍,也找不到文本和作者,所有关于此书的搜索结果都仅止于这条谣言,苏东坡的生平为人熟知,为了地域黑,碰瓷碰到苏东坡身上,还随口伪造典籍,未免过于不知廉耻,惹人失笑,也不知是他读得书少还是我读得书少。至于“鹄面鸟语”这个伪成语,原本应作“鹘面鸟形”,形容人饥疲瘦削的样子,典出元朝王恽所作《入奏行美圣政而重民急也》中的“扶羸载瘠总南逋,鹘面鸟形犹努力。”一句,至明朝归有光的《送宋知县序》中则写作“鹄形鸟面“,原句为”岁复荐饥,侯加意抚恤,向之逃亡者,鹄形鸟面,争出供役。“,无论哪个版本均和语音全无交集,更无关于岭南,也不知哪个地域黑一时起意,胡乱改了个伪成语出来,以为可以讥讽谁啊。
谣言可笑,但你们如果觉得入眼,那就不妨捡去用好了,丢的又不是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