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参与5号线建设的当地人,当时乘客的选择正是救了他们的选择

  • 看明白我写什么了吗?从车顶走不是车辆设计和正常事故处置时会选择的撤离路线。
    车厢的应急逃生措施都是按照可以让车内人员自己操作设计的,而供电和车辆的行驶控制是两套系统。关键不在于愿不愿意拉电,而是怎么确保有人上车顶的时候电已经拉掉了。
    而且就车厢的高度,不靠工具你怎么爬上去?这次是靠消防员从车顶破拆救人,换一个你所谓的地域场景你是让乘客徒手拆车吗?

回复1


  • 你到底是啥脑回路啊!
    问我看明白没有!
    正常(???)事故处置————
    啥叫正常啊!一个人水快淹脖子了(正常?),可以选择任何可能的、万万万万亿分之一可能的途径求生,前面是刀山火海又如何!还要确保车顶没电?
    不靠工具你怎么爬上去————
    一个人水快淹脖子了,身体浮在水中,头顶着车顶。如果有车顶逃生窗,没有工具就不能爬出去?
    让乘客徒手拆车——
    所以说,车顶逃生窗极端重要,有设计建造必要!
    所以说,要千方百计求生,包括选择时机爬车顶,不是在车厢里死撑。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