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鸡娃”消失倒计时?

  • 云湄 茶余奋笔闲策 言笑经纬纵横
    现在的减负都成邪门了!
    别人在学校要正常学习,被迫玩,不准学不准考试早放学。然后所有人被迫去兴趣班学吗?再把问题全怪到兴趣班身上?
    中国几千年,什么时候有这么邪门的事,学习成了罪过???
    凿璧偷光、头悬梁椎刺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到今天都成了被打击批判对象了???!

    逼着全国人民不学不考试,咄咄怪事。
    好像认为智力竞争=社会资源不公平竞争,如果富豪家孩子智力80,家里就是首富上800个补习班也考不出个文化600分,不扯淡吗?考试成绩当然会体现一定的家庭重视和资源投入,但这绝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还是个人能力的主观能动。不然让王思聪考个清华看看?出了中国,西方倒是钱和人脉可以买到顶级大学学位。
    补习班的不公平不在于谁家有钱能多上补习班,而在于【义务普及教学内容和时间转移到课外购买
    只要学校主体教学内容是充分保障了考试内容,中国一贯紧凑充分的基础教育本色,那就不在乎课外那点补,没时间没精力搞课外。【问题就在于现在跟西方接轨,拿西方那套垃圾素质快乐理念当金科玉律,早放学,学校基础教育时间转移到课外购买,不学不准考试,公办学校放羊化,私立学校精英化,学校主体教育减负简单化,就是学西方的阶级固化落后制度,才造成课外金钱购买变成了教育主体,那才谈的上社会资源购买成绩。
    这仍然只是问题的很小一部分,尽管古代有绝对的阶级资源差异,中国历代的科举也体现出了人的主观能力,否则科举也举不出寒门上榜。
    智力竞争虽然被西方搞随心所欲录取塞了大量私货,但考试成绩依然还是体现出个人能力的主观能动,否则社会资源决定成绩的话华人在西方也不会考试分差丢开白人那么远。换句话,再差的智力考试成绩竞争也好过明晃晃的其他资源竞争。不双盲靠智力成绩竞争,那换个考马术?考高尔夫?考家长资助学校钱多?考谁跑的快谁跳舞美?考谁长的更美?考谁是跨性别者?考谁皮肤更黑?

    强制不学还要跟全国家长对着干多久?是把中国的科技可持续生产力都搞没了才醒悟吗?

回复2

  • “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
    学习了吗?
  • 哦哦哦呃呃呃 中国的历史文化要细讲,它是中国人的宗教!
    这位大哥讲得最到位!推你上去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