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好学生留不住,中西部县城中学还能怎么办?

  • 个人认为:“在财务制度上,不断弱化针对老师的经济激励。”才是老师流失的真正主因。
    老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也有家庭。整个社会特别是政府,不能一方面要求老师无私奉献爱学生,一方面弱化经济奖励。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我和我表弟的高中自身经历就是最好的对比。
    我和我表弟相差10岁,我们俩上的是同一所中学,但是,我上高中那阵,学校是属于企业办学校类别的钢铁厂子弟中学,财政独立核算,不受教育局管辖。
    彼时的高中老师,不但教书,而且育人,为了我们这些孩子尽心尽力。钢铁厂领导也不含糊,直接给校领导和所有老师划下道来:每年教育经费100万,高三老师的奖励另算,从高考录取率、高考本科目平均分与全省平均分对比、一本线以上重点院校录取率,北清交复四大名校录取率几个方面分别奖励。
    对学生呢?只要上二本线的考生,第一年的大学学费有钢铁厂给交了。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考进四大名校的学生,一本线上重点院校也十多个,二本线普通院校的几十个。整体本科录取率能达到40%,加上大专能达到60%以上。
    你能想象的到,97年到02年那阵,我们学校高三老师拿高考奖金能拿到两三万的程度?
    那个时候哪个老师会走?根本就是教育局直属高中的老师都削尖脑袋,往我们学校跑好吧?好多中考成绩好的外校学生,宁可来我们学校,都不去教育局直属高中。
    10年后,我表弟上这所学校。
    他面对的是什么局面呢?钢铁厂改制变股份制,不再进行企业办社会。厂办高中重新归属县教育局,县教育局大笔一挥:我们没有高考奖励。
    结果就是,优秀的高中老师们绝大部分去了省城重点高中——人家以往的教学经历能吊打一波省城重点高中老师。个别特别优秀的老师,被江苏、浙江、福建的贵族学校高薪挖走。
    顺便说一句,我高中三年没请过一次家教,老师晚自习的补习课能把我补到撑着,我当年高考就超一本线30分;到了我表弟这儿,三年高中几乎是靠着家教学下来的。请家教花的钱,都够四年大学学费的了,结果,只是个二本。
    教育资源跟舆论阵地是一个道理,你姓社的不去占领,人家姓资的就必然去占领。

回复5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