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作品,我曾经喜欢过,但长大后仔细琢磨,其实是“黑社会+琼瑶”的格局

  • 崔钢 所有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同感,金庸就是少儿文学,适合初中生和高中生这个阶段的人看。包括黄易的作品也是类似。不过我不太同意您说的:“越觉得金庸小说是裹着糖皮的shi”,这个有些夸张了。金庸作品虽然没有什么思想深度,更和社会历史发展无关,但是起码宣扬的还是比较积极向上的思想,说是shi就有点过了。

回复4

  • 有个什么张公子,靠吃金庸一碗饭,吃到法国巴黎,吃了十几年还在吃。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有这一条,也够了。
  • 钱塘潮 IT工程师
    金庸就是杰克苏和玛丽苏的合体,当年的文学批判时期,就狠很批判过金庸作品,金庸和李嘉诚一样是太平绅士,是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的拉拢对象,金庸的幸福就是因为有英国势力的扶植和当年一代人大陆的文化艺术精英去香港发展出来,金庸当年的武侠剧和各种歌曲,都是大陆的这些文化精英搞出来的,跟香港本地无关,金庸是这个过程最大的受益者。


    不过么就是因为金庸的小说并没有多少深度雅俗共赏,反而让金庸小说变成了当代世界最流行的小说,金庸的影响在全亚洲都是数得着的。
  • 我有些想法。对于金庸的小说的看法,我也大致经历过了一个从喜欢到批判的过程。现在要我说出喜欢金庸哪部小说,那就是想一想,然后沉默。相反,对黄易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黄易的小说陆陆续续也看了不少,其中大多数是看了之后就忘了,甚至对里面的男女有嘲讽一番的想法。唯独有一部例外。对应的,如果要说出喜欢黄易哪部小说,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大唐双龙传。黄易其它小说和大唐双龙传比起来差了不止一个级别。对于黄易将大唐草草了结一直怀有怨念。他后面所谓武侠小说从未有一本是跳出了大唐框架的,不论是武功功法,人物性格,环境描写,势力斗争,背景设定,还有对道的追求,甚至香车美女,这些都在大唐里面能找到对应。大唐还是少有的能感受到黄易对天下责任的担当的小说,在其它小说里面这一点已经被弱化甚至抛弃了,不再是故事的主要走向。所以他大唐后的小说甚至不能激起我一点新鲜感,有的只是对大唐的怀念。至于他的玄幻小说,科幻小说,那是不用提起。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