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只在北方地区受欢迎,在南方不行

  • 血色残阳 认真的思考,认真的判断
    错误观点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了都。
    1、大米不能简单分南北的。
    其实大米分三种,粳米,籼米,糯米。
    粳米不是只有北方种植,只不过北方种得多而已,大概三分之二,南方三分之一。
    因为粳米是处于籼米和糯米中间的品种,兼顾两者优缺点吧,现在喜欢的人比较多了。
    而且粳米也有很多品种,有的接近籼米,有的接近糯米。
    籼米也不是只有南方种植,也只是南方种植多而已,比例就大约是粳米反过来吧。
    籼米的优点是产量大,但是粘度低,做超发确实特别适合,但是蒸米饭怎么说呢,口感不如粳米,当然个人口感。
    糯米也是南北都有,南方比较多。
    糯米很少用作主食,大多用来做糕点等其他用途吧,因为黏性太大了。
    其实粳米接近籼米的品种,粳籼米(我也不是专业的不知道这个叫法对不对,好像见过)兼顾粳米和籼米大部分有点,而且可以通过蒸米饭的时候水量大小来蒸出不同的米饭来。
    比如水少放点就很筋道,颗粒明显,黏性小,用来做炒饭是合适的。
    多放点水,就黏性大,更柔软。

回复9

  • 你的观点部分正确吧,说到袁老,他的主要贡献是基于籼稻的杂交稻,在当时乃至如今都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也就是吃饱饭的问题,但现在大家更多地追求口感了,所以粳稻的种植面积也在增加,从原来的东三省+江苏和浙江北部扩展到安徽、湖南、湖北、新疆这些地方,几年前有幸跟随领导拜访过袁老,他的团队也在努力开发杂交粳稻,就是想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这种科学家可不会搞啥地域之争,国家在主粮安全上几十年投入,其实是全面开花的,每个路线都在努力,粳稻发展到现在保持口感的同时产量也在很快提升,单季大规模种植的实际产量只比杂交稻低一点而已,也有一批象袁老这样的老专家,武育粳,空育都是很有名的粳稻品种。另外,我们吃到的很多东北米品种是从日本过来的,日本70年代就开始转型走精品路线,产量不高但口感好,越光是最知名的品种,东北的粳稻历史上本来就是从朝鲜、日本流入,所以走这条路并不错。最后说一下杂交稻和普通稻在影响力的差别问题,除了早期的产量大、好管理的优势外,杂交稻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商品化,很多人说普通稻就不能商品化吗?关键在于专利的保护问题,普通稻农民是可以留种的,而杂交稻没法留种自繁自育,所以农民必须一代一代地去买种子,这样种子发明者才能持续地盈利,当然前提是种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最后的最后又想起来一点,南方的丝苗米为代表的籼稻在口感上总体弱于粳稻(同等级同样种植水准下对比),这是业内公认的,这也是为啥湖南都在种粳稻的原因,籼稻的流行一方面是因为杂交稻的留下,当前产量追求第一,另一方面是香港文化的影响,当初的酒店基本都是香港餐饮管理团队,泰国米就是他们因为他们的习惯带进来的
  • 你的观点基本是正确的,我从事粮食工作将近二十年,大米确实主要分为三种:粳米,籼米,糯米。
    不管什么品种的米,笼统地说,晚稻比早稻口感好得多!尤其以单季稻品质最好。至于做什么食品用哪种米,确实有很大讲究,糯米做糕点和米酒就特别好,南方人的普遍饮食习惯以灿米为主。单纯说炒饭,只有灿米饭的冷饭做蛋炒饭最好吃,热饭就差多了,因为执饭容易粘连结团,而蛋炒饭讲究散、匀、入味。
  • 粳米的产量低,籼米的产量高。所以,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地区极少种植粳米,而是大量种植籼米。
    粳米与籼米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粳米饭带有很强的粘性,这跟煮饭放水多少没有什么关系,籼米饭是没有多大粘性的。
    南方地区主要种植、食用籼米,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个口感习惯,就是米饭吃起来不能粘牙,就是所谓的米饭要“爽口”。粳米饭粘性强,吃起来会“粘牙”,所以,绝大部分南方人不喜欢吃粳米饭。
    不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不喜欢吃煮糊的面条,同样的道理,绝大部分南方人、北方人都不喜欢吃太“软烂”的米饭。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很少吃米饭,所以,不喜欢米饭太软烂粘牙的口感习惯不明显罢了。但对煮糊的面条非常敏感。
    看看南方的大米市场,出售的籼米品种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南方地区家庭都是购买籼米煮饭。
    不是说东北大米不好,只是说东北大米(粳米)煮饭,绝大部分南方人不喜欢吃,偶尔吃几顿,问题不大,但长期吃,接受不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口感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
    无论是煮粳米饭,还是煮籼米饭,水放少了就会煮成“夹生饭”,水放多了,就会煮成“米糊”,这样的米饭材料用作蛋炒饭,你去吃吧。
    找个老师傅,问问厨房“打饭”是什么意思。
    粳米饭粘性大,煮熟后一团一团的,不容易打散成一粒一粒状态,油与酱料不能均匀跟米饭结合,炒出来的米饭看相不佳。所以,粳米饭不适宜用来做蛋炒饭,著名的扬州炒饭,绝对不会用粳米做材料。
    告诉你一句,通常情况下,杂交改良水稻产量高,但口感非常差。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吃。
  • 中国有句老话:众口难调!每个人都喜好各有不同,现在大米的品种多种多样,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没必要非得争个“好坏”,非要强求别人与自己相同!
  • 说半天都是牛嘴不对驴唇,现在到处卖的东北大米不是原来的东北大米了,追求产量高,质量完全不一样了。
    我吃过东北大米,真的大米口感很好,和江苏粳米中的好品种差不多,只是米粒长一些。现在上哪吃到这种东北大米呀?根本没有了。
    一是品种,二是有机肥,三是水要适时充足,并且一定是软水,硬水不行的
  • 知道广东的厨房有一个专用术语叫“打饭”。就是把一锅刚煮熟的米饭打散成粒状,才装盛到碗里端给顾客。东北大米粘性强,煮熟后难以打成“粒状”。
    煮米饭多放水,就成了“烂饭”(饭煮的太软,不但没有嚼劲,还把大米本来的味道稀释了,变成淡而无味的米糊,所以,绝大部分人,不分南北人,都不喜欢吃煮的太软的米饭)。放水少了,就容易造成大米饭没有煮透,生米饭谁吃?
    不清楚北方的饭店酒楼用什么大米煮饭给顾客,但南方的饭店酒楼是不会用东北大米做饭给顾客吃的。
    不是说东北大米煮饭不好吃,而是说绝大部分南方人都非常不习惯东北大米饭的那种粘性。南方人的主食是用籼米蒸煮的米饭。南方人对大米饭的基本口感要求是“爽口”,米饭不能粘牙。而东北粳米做成的米饭达不到南方人的这个口感要求。所以,提出这个问题的网友说,在北京住了7年,都没有办法适应东北米做的米饭。
    东北米属于粳米,而南方的稻米则属于籼米。粳米粘性强,籼米基本没有粘性。
  • 妮子 不喜欢说自己。
    北方,尤其是东北,我没见过有种植籼米的,根本就没人吃,再低的价格也没人要!产量就是零。
  • 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味道,东北大米味道醇厚南方大米味道比较清疏而南方人的口味比较喜欢清淡,就像酒分清香型和酱香型,中国南北的差异自古以来就颇多,还是尽量求同存异吧
  • 层主正确观点,有些人懂也不懂就乱评论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