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只在北方地区受欢迎,在南方不行

  • 你的观点部分正确吧,说到袁老,他的主要贡献是基于籼稻的杂交稻,在当时乃至如今都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也就是吃饱饭的问题,但现在大家更多地追求口感了,所以粳稻的种植面积也在增加,从原来的东三省+江苏和浙江北部扩展到安徽、湖南、湖北、新疆这些地方,几年前有幸跟随领导拜访过袁老,他的团队也在努力开发杂交粳稻,就是想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这种科学家可不会搞啥地域之争,国家在主粮安全上几十年投入,其实是全面开花的,每个路线都在努力,粳稻发展到现在保持口感的同时产量也在很快提升,单季大规模种植的实际产量只比杂交稻低一点而已,也有一批象袁老这样的老专家,武育粳,空育都是很有名的粳稻品种。另外,我们吃到的很多东北米品种是从日本过来的,日本70年代就开始转型走精品路线,产量不高但口感好,越光是最知名的品种,东北的粳稻历史上本来就是从朝鲜、日本流入,所以走这条路并不错。最后说一下杂交稻和普通稻在影响力的差别问题,除了早期的产量大、好管理的优势外,杂交稻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商品化,很多人说普通稻就不能商品化吗?关键在于专利的保护问题,普通稻农民是可以留种的,而杂交稻没法留种自繁自育,所以农民必须一代一代地去买种子,这样种子发明者才能持续地盈利,当然前提是种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最后的最后又想起来一点,南方的丝苗米为代表的籼稻在口感上总体弱于粳稻(同等级同样种植水准下对比),这是业内公认的,这也是为啥湖南都在种粳稻的原因,籼稻的流行一方面是因为杂交稻的留下,当前产量追求第一,另一方面是香港文化的影响,当初的酒店基本都是香港餐饮管理团队,泰国米就是他们因为他们的习惯带进来的

回复1

  • 粳稻生长期长,不适宜作为一年种植两季稻的品种。所以,南方地区极少种植粳稻。其次,粳稻的抗寒能力比籼稻强,适宜在北方种植;籼稻抗高温能力强,适宜在南方种植。
    丝苗米、油粘米、泰国米都属于籼米,其中油粘米的口感味道最好。但油粘米的产量比丝苗米低,所以,丝苗米是南方水稻的主要品种。丝苗米与泰国香米在同一等级品质比较,半斤八两,难分高低。因为泰国香米也属于丝苗米。丝苗米品质比不上油粘米,这是公认的。但油粘米的产量很低,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影响粮食生产总量。
    拿籼米的口感与粳米的口感比较,纯粹是伪命题,永远没有结论。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