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发展制造业这么难?

  • 希望不是印度战忽,总之不能让印度发展工业化,一点都不行,就算是跑牲口的高速公路也不能修,修好了万一有天不跑牲口了,就会更加刺激印度高速发展的野心,由于巨大的人口带来需求潜力,发展起来的印度只会尽可能的蚕食周边资源,肯定会带来矛盾,损害我国利益

回复8

  • 这篇文章写得很深刻,希望咱们的当政者和企业家好好读一读,考虑清楚如何主动地制约印度这个地缘政治敌人的发展!
  • 大国的主要问题都是自己的内政问题,
  • 主要还是它自己内政的问题,我们有能力对印度进行经济制裁吗。
  • 边境事件打醒了我们,才明白阿三对我们还是一个领土野心的恶邻,是一个有着扩张传统是地区霸权主义国家。我觉得高层需要对印度有一个战略层面的重新定位,那就是阿三不是一个可以喂熟的白眼狼,是另一个三百万援助养了一个狼崽子。彼是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我们原来想得可以用利益捆绑化敌为友有点一厢情愿,是不现实的。原来想着可以用利益捆绑拉阿三不要跟美帝走到一起去,这个在逻辑上实际是有硬伤的。因为阿三如果本来就把中国当对手,现在我们割肉饲虎,阿三因为一时的好处暂时隐藏恶意,那等它国力更强一点我们怎么办。一条路我们继续给好处,因为随着阿三实力上升,它的分量也会更重,两边要好处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线性曲线,直到我们最后实在给不动为止。此所谓奉之弥繁,侵之俞急,薪不尽火不灭。然后阿三就可以用更壮实的国力来实现它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妄想。因为一个铁律是野心只会随着实力的增长而更加增长,不可能实力上升了,野心却削减了,尤其是阿三这种国家。
    一条路是惠不动不惠了,那阿三也会翻脸,同样都是翻脸,这个结果还好一点,因为阿三实力还没增强到我们棘手的程度。
    所以,通过上面结果可以知道,既然最后都是摊牌,我们为什么要傻乎乎把阿三养壮了再翻脸呢,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我们确实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一厢情愿,很多事不是我们单方面可以改变的。那就是两国确实是地缘政治对手,要不然我们为什么跟巴关系那么铁。地缘形势是根本性内在性关系,很难凭个人喜好和主观意愿来改变。印度现在惠将来就会得到一个实力更强大的对手,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遏制,最起码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即便它翻脸,起码实力越小我们应对更容易。不要饮鸩止渴
  • 是的
    不能让它势起
  • 签名档哪去了 我心光明还带点耀斑~
    中国的工人虽然没有日德这么严谨,但集体意识强,服从性好,易于培训,善于合作。。。。。。。。借楼说一句,中国工人不是没有日德那种程度的严谨,而是中国工业最全,有不那么严谨节省成本的低端产业,也有该严谨的产业比日德还严谨,比如航天。而且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还在发展。。。而日德国小,只专精某一些产业当然得严谨。
  • 抬举印度了。
    正在看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讲座,里面提到一个字少事大的表达,做好自己的事。
    其实,只要我们持续发展,5、6的增速再维持个三五十年,中国的GDP可能就欧美总和,真不需要太重视印度。
  • 读到杂草虫子就笑尿了——你发展制造业目的是服务闲置劳动力,政策设计和执行思路上却视之为害虫害草;不图加强基础教育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却先把杂草虫子不多的生存土壤先给犁掉了——这思路跟天朝犁地完全相反。

    这种劳动力水平,还大谈“放不下身段”仿效相对务实的邻国,折射出印度社会的巨大断层——放不下身段的是1亿人,接受犁地命运和放火灌输的是13亿亻——放火阻断的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产能溢出、制造业配套和成熟市场,过热的民族主义伤害的是理性务实的社会及个人资源配置,所维护的与所损害的仍然是那1亿和13亿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