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民主化”能消除腐败是个伪命题

  • 腐败有精英层面的权钱交易,也有基层层面的权力寻租。其实老百姓最反感的反而是后一种。前一种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但同时也是比较间接的。某个腐败高官被拿下之后,我们普通人是惊讶多于痛恨。比如天津市长黄兴国,主政天津十几年,普通市民觉得他还是比较懂经济懂建设的,但后来一看有经济问题,比较惊讶,但痛恨谈不上,因为生活中接触不到。虽然他的经济问题可能间接影响了许多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但这都变成不知不觉的了。我们看,美国这种合法的权钱交易方式对百姓带来的影响也是这样。一方面,老百姓可能受到权钱交易所形成的体制及其政策间接但十分关键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你说奥巴马其实也拿钱了,但老百姓觉得这钱他不拿也不给我啊,奥巴马不是搞医疗了吗?不是符合“进步自由派”三观的黑人总统吗?那就值得支持。他们许多人感受不到制度的不公。

    相反,基层腐败往往特别明显。这种基层腐败和政治制度无关,每个官僚体系都可能出现基层的权力寻租。换言之,本来公务员为你办事是他的指责,但他却把自己当成了服务业,当成了咨询公司。想从我这要信息和服务,先掏钱送礼。这种情况,我国肯定存在,而且过去一二十年肯定很严重;但到了西方民主制国家,也一样存在,比如印度;其他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还存在,比如越南。

    这种基层腐败怎么治理?只有依法严查,需要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努力,要搞突击、搞运动,让腐败的公务员人人自危,让有德行的公务员得到表彰和提拔。在这方面,美国基层公务员是不是更清廉,我也不知道。我在美国生活了几年,感觉基层公务员的态度、效率,并不比国内好。特别是效率,其实比国内低。要说清廉这方面,我在国内主要在北京、天津一带,说真的也没遇到过任何基层吃拿卡要的情况,因为我毕竟在国内还没有真正工作、从商之类,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开个证明之类的,没有遇到过基层腐败。所以二者无法比较。

    但我们都知道,历史上香港、美国都经历过基层极端腐败的年代。在美国恐怕就是镀金时代前后。后来美国掀起过反复风暴。香港也一样,搞过反腐突击运动,然后成立了廉政公署。这是必经之路。我国的反腐一定要把重心放到基层,因为比之高层腐败,这几乎是更直接的民心所系。美国或许基层更清廉,这一点也足够了——因为一般的美国人就算去占领华尔街,也是反金融精英,都没有反官僚和政治体制——他们的洗脑教育和思维定势让他们不可能理解到“选举制度是腐败温床”这个道理。我们国家不应该容忍这种制度,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许多普通人只会去比较基层,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回复2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