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友是不是在交智商税?

  • 我也真累,你也真是迫害妄想症。钻牛角尖找茬吵架。来来来,你和我说一下,一般发烧友口头说的信息量到底是啥?不是细节密度,还能是啥?难不成您觉得人每秒钟从单元中还能听出个k B 第二,声场我说了你要想搞清楚耳机的虚拟声场,去耳机厂自己拿图纸看,看看他的架构,是我老早老早回复你的了。摆明了说懒得理你,谁在这孜孜不倦的一遍一遍的复读机啊。还有那个灵敏度,我去。语文水准是体育老师教的吧?我前面一天我回复你了,我真的懒得去跟你搞了,我又不是你的语文老师。而且还在这里死死咬着所谓,我能听声辨价 我说了20块和5000往上的耳机,我能听出差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能听出21块和29块耳机的差距,还是能听出5000块和5999块的差距。是不是闲的没架吵了?背后你没办法听出来,关我什么事情,你是金耳朵也好,是耳朵里塞了驴毛也好。什么时候你的耳朵成为额定标准了?什么时候规定发烧友又不能因为这些数据来判定价格了。你规定的。打比方,发烧友就是觉得HD800的细节丰富,声场规整,当然可能稍微大了一点。动态好我觉得他和20块的耳机就差距差距在这些方面,并且与厂商独特的调音相得益彰,这就是市面上非监听系列耳机价格判定的最重要标准。各大厂商不说全部但大部分从入门到旗舰也是按照这个规律在做的。然后请问一个普通的发烧友对一个市场规律他能说些什么?请问你的话在这里有何意义?自称凭本事赚钱,自己调笑的耳机在市面上翻着100倍再卖。要不你给个我,在我指出的这些所谓动态细节结 项这些东西以外的衡量标准,否则你是不是说自己也在赚黑心钱只不过顺带着,赚完钱之后在这呐喊一下。也不知道在这说那么多干什么,我又不是从业人员,连MP3都不卖。市场是怎么样,我就实话实说。反倒是你在这胡诌半天,也不知道立场到底在哪儿。

回复1

  • 从您的回答里大概能看出来您的意思:听过部分5000元的耳机声音特点,听过部分20元耳机的声音特点,这两个价位的耳机声音特点记忆在脑中,如果再听这两种耳机声音对比感觉自己可以分辨出来——这才叫实话实说!而您为了装,硬把信息量,声场说成是客观,说成是高端耳机的共性,说得自己高大上!您连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都不知道。客观是把这些耳机声纹测量记录下来,形成数据库。然后测量声纹对比数据库可以知道这个耳机的型号,价格等。数据库还必须经常更新,新出品的耳机,数据库没有记录就无法知道价格等参数。您只靠个人听觉记忆来分辨这是个人主观经验而不是客观。由此不难看出,您听过的耳机声纹,知道价格的耳机,会保存在您的记忆中,遇到您听过的耳机可能您会分辨出来——这才是实话实说!但是市面上的耳机多如牛毛,每年新开发的耳机多如牛毛,您不可能有精力都去听,都去记忆。比如2006年才大行其道的入耳式耳机,您在这之前都不可能见过,听过这种耳机,您的记忆里没有这种耳机的声音,2006年之前的您又如何去分辨?您必须要更新记忆才可能分辨出来入耳式耳机。由此可见,您只可能分辨出来您听过的记忆深刻的耳机。就这么一点点依靠记忆的听觉经验也敢拿出来吹,我都感觉脸红。正因为您说的和我理解的不同,所以我一直问您信息量,声场这些如何测量,如何定义!您都没有明确表达,我只能依据专业的术语来理解。后来您描述听到细节的情景,我才大概的知道您说的信息量大是我们常用的名称:解析力或细节。用信息量大这个名称是非常不科学的,声音的细节并不是丢失了,而是被别的声音掩盖了,耳朵解析不出这些细节。声音总体上信息量并没有增多或是减少,何来信息量大?用解析力这个名称更科学!您对信息量大这个业余名称情有独钟还振振有词,我还能说什么?耳机没有反射,没有声场。要想虚拟出有声场的感觉,可以加几个单元延迟或特殊技术(分割震动,声音反馈等)虚拟出反射声,一般延迟时间越长感觉虚拟声场越广,市面上大多数耳机是没有这种技术(特别是入耳式)也就没有声场可言。您如果之前说耳机声场是测量耳机的延时,耳机分割震动,我也就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但是显然您不懂应该测量什么,搞得我一头雾水,想了半天才大概明白您的意思。这都变成我来给您上课了,您连自己的观点都不能描述清楚,别人说什么您也听不懂,实在是不值一驳。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