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汽车初体验:新能源不只有一种定义

  • 按错了就发表了,继续

    3、气体燃烧远比液体快,这是分子扩散速度决定的,而氢气扩散速度最快,扩散越快的可燃气体危险性越大。这不是往装着硫酸的试管里加锌粒,做实验产生的那点氢气,而是实际工业生产!燃烧慢一点和快一点的区别大了去了,汽油车起火你见过几次烧死人?烧死人少是因为人有反应时间。天然气车起火要远比汽油车危险!至于氢气灭火你那天然气的措施套,这回你不考虑氢气密度了???

    4、我这次主要关注安全,因为温岭的爆炸,不像上次说些技术。你始终再说泄压阀,氢气的主要技术难题是泄压阀吗???氢气的主要毛病是密度低和钢铁挡不住氢气好不好!!!它的技术难题在于储氢容器体积过大和钢铁镀膜的性能,前者是先天的目前无解,后者国内技术能支持这种超大规模工业吗?不解决氢气的渗漏,谈什么能源效率?

    5、还是那句话,国内有相关的成熟技术吗?你当然可以说我是外行,不如“专家”懂,问题在于氢经济可是国外先研究的,人家不比国内的“专家”更懂吗?为什么国外这么多年没有搞起来呢???

    6、你说来说去全都是理想化的情况,完全不考虑实际中会出各种差错,一个事实是天然汽车可没有取代汽油车,加气一般也限制地方不是哪个加油站都可以的。加氢站爆炸的当量在第2条里已经给你估算了,反正你只负责捞钱,出事炸死的又不是你。

回复2

  • “氢气的主要毛病是密度低和钢铁挡不住氢气好不好!!!它的技术难题在于储氢容器体积过大和钢铁镀膜的性能”
    继续抽民科杠精的脸!目前储氢容器常用材料有 Cr-Mo钢、6061铝合金、316L不锈钢等。对于Cr-Mo钢,我国常用材料为ASTM A519 4130X(相当于我国材料30CrMo) ,日本为SCM 435和SNCM 439、美国为SA 372 Gr.J,这三种钢 具有相近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还想不懂装懂?可以去查日本最新的JPEC-TD-003《加氢站用低合金钢制储氢容器专项技术要求》。氢脆的问题根本没你想的那么可怕,跟钢材的种类也有关。比如氢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扩散系数(1.8~8×10-16 m2/s)远低于铁素体钢(10-12 m2/s),使得氢向奥氏体不锈钢内的渗透、扩散、富集比较困难。
    杠精民科现在就可以找个卖工业氢气的公司打电话问问他们是用的什么容器,是不是“钢铁挡不住氢气”
  • 就根本不存在“不能形成”的可燃气体,这么说天然气、石油气和汽油都别用好了。民科杠精就这个特点,自己不知道的就是不存在的,别人就有义务扒开你的嘴喂给你。且不说可燃极限与爆炸极限根本不分,国内论文和检测多了去了,随便拿点来抽脸:
    南京工业大学潘旭海教授的团队做了大量高压氢气泄漏的实验研究;
    浙江大学、航天101所做了大量火烧储氢瓶试验和液氢泄漏试验;
    长城汽车已经建成了一整套车载储氢瓶的检测设备,其中包括耗资上千万的氢气循环疲劳试验装置。
    相关论文一大把,民科杠精要是搜不到看不懂那别人也没有继续教你的义务。
    你倒是说说什么必须的安全技术只有国外有国内没有?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