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2条
-
拜托,郑永年是中国籍的好不好!
战略上轻视,战术上重视!
郑永年说的很有道理!毕竟他是有水平的!
再说了,对印研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研究出来的!
目前国内,对美、日、俄、欧都很重视,对印度就难免轻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难测,对印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大国有大国的智慧,小国有小国的聪明。如果忽视,阴沟里翻船,伤害的还是我们中国的利益。
从你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一个大国小民的洋洋得意,这种心态很要不得。道德经中有一句话说,大国者下流,讲的就是大国,要以谦虚的心态对待别国,这才是真正的中华风采。
对了,你看到大国者下流,你肯定会说我是用钱来买小国的友好了。
如果是这样,我只能说,呵呵 ! -
观点谬误,长篇大论而内容空洞,看完浪费时间
-
为什么我觉的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印度,我们民间确实不太重视,反观印度政府和民间都不太重视和中国关系,政府也大多停留在口头
-
郑永年目前仍是中国籍,
-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用这句话评论老郑的文章实在是太精确了!他说了半天也没提出具体对策。虽然百姓对印度有各种杂音,但中央制定对印政策进基本是不受影响的。中国是非常想同印度合作的,但效果有限。不能硬的,软的就有用吗?老郑还批评中国外交官 对外语气太重,那软了就有用了?感觉老郑确实看到了问题的核心,但实无解决问题的办法!
-
这才子让大家很生动地体验到了宋朝
-
说的基本都对。但至少有一点是明显错误的:郑先生非但没有移民,而且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他的身份证上明明白白地标注为浙江省某地农民。在下长期关注他,知道一些。总体上来说,郑先生的一颗中国心是不容置疑的。
-
中国足够重视印度,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那是印度不愿意加入,甚至反对,因为一带一路政策对印度的敌国巴基斯坦很有好处。这哪里是中国不重视中印关系的表现。中国重视中印关系的最大的表现,也体现在对印度的克制。只不过,印度自己不成气候,他自己上不了台面,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印度问题,在中国的优先级自然降到很低很低。这个新加坡人,我看自己也不够了解印度。还中美关系之后最重要的关系是中印关系,那也得印度自己够格才行。中美,中欧,中日韩,中东盟,中俄,哪个关系不比中印重要。
-
说的太对了,这篇文章看到开头就不对味,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立场这样写
-
这个郑永年据说还是中国籍。
-
印度就是明朝的满清,不可不防。
-
说白了我们自己也还在发展期,难不成现在去帮印度扶贫去吗?我们现在最多跟印度搞一搞经济上的互利共赢,至于什么领土争端上的让步是绝对不可能的。寸土必争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价值观。
热点
- 1 菲律宾总统还能扛多久? 7.9万
- 2 德无法维持福利国家体系 5.2万
- 3 日本鼓励与黑人结婚? 8.2万
- 4 德国年轻人宁做亡国奴 5.7万
- 5 大黑星手枪还没退役? 10.9万
- 6 小日本是在瞎忙活 10.8万
- 7 时隔一年回到德国 12.4万
- 8 中国巨头不如日本制铁? 20.5万
- 9 中国算不算超级大国? 9.8万
- 10 英国朋友谈投诉鲁迅吸烟 11.6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时隔一年回到德国,街坊邻居的困窘让我震惊 评论 284 赞 69
-
2餐厅不满内地女童拿走门口摆放糖果,上网发... 评论 143 赞 1
-
3日本鼓励日本人与黑人结婚生子?日本政府被... 评论 94 赞 9
-
4我家小孩这周就在军训,午饭晚饭10个男生... 评论 79 赞 3
-
5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还能扛多久? 评论 68 赞 35
-
6最近有个亲戚就因其孩子小学成绩靠后,想了... 评论 68 赞 1
-
7德国已无法维持福利国家体系!为什么? 评论 64 赞 80
-
8李在明不出席“九三阅兵”,但中国总体是满... 评论 60 赞 7
如果说中国对印度的态度,有一种只看前不顾后的傲慢轻视,那么印度对中国的了解更深吗?他们的国民甚至还是大清对西洋的态度看中国。作者对印度的心机分析,也不是什么新颖的见地,大家都知道印度想做大国,甚至已经自视为南亚区域大国了,也知道它不会一边倒屈从西方,总想在中美之间两边要价。甚至连中国网民都知道印度总是在利用中美较量时,不敢两线作战的心理,频频蚕食,还需要一个专家啰嗦这些吗?
问题是,了解了印度需要什么(国内统一和发展、国际大国地位承认),这是我们要迁就甚至帮助它的理由吗?作者竟然还提出中国要不要帮助印度发展,如何帮助的问题。新加坡那么多印度裔不去帮助,中国需要积极扶持一个战略级竞争对手,帮助对方建立国家认同,优化基础设施,来跟自己同台竞技吗?即使我们有这心,请问中国负担了拯救13亿印度人的重担吗?印方对领土,联合国五常权力的要价又是我们给得起的吗?总之,作者作为新加坡人,就不要替中国瞎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