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 边境事闹大了, 绝不能再低估中印关系 | 文化纵横

回复10

  • apkid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陈平才是大佬,这个人差很多,毕竟李家坡弹丸之地,格局有限。
  • 对于这一点,东南某省是最大的教训。
  • 把三锅敲碎了,然后跟其中一两个实体保持良好关系,让整个次大陆之间互相争夺,从中渔利,就是最合适的现实主义战略
  • 中国应该好好学学安格鲁萨克森人怎么处理国际关系的。对印度应该学习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采取接触和遏制两条腿同时走路的方法,在接触方面,印度本身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聚合起来的国家,在外交上我们应该采用同时与政府、地方邦、地区以及人民直接打交道的方法,国家、政府和公司、民间团体外交一起上的方法,和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广交朋友。巩固中印邦交。
  • 星辰大海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就知道,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对危险的环境有天然敏锐性,中国对美帝都说了,美帝要把中国作为对手,那中国肯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对手,且现在在往美帝无法战胜的对手的目标上狂奔,我们自信且快乐着。我们不轻视印度,也不高看印度,反过来,我们也问问印度,印度轻视中国吗?印度高看中国吗?印度都不怕跟14亿中国人为敌,且把中国作为敌人,印度13亿人是没有前途的且是死路一条,印度都不怕,我们为什么要怕???所以,我们也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也管不着别人的嘴,中国永远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 不奇怪,新加坡人平衡美国影响会拉上中国,平衡中国会拉上印度,看郑教授的大多数评论,可以看出他会在无明显损害中国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维护新加坡的利益。
    说一下他的论点,印度要满足仅次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需要满足什么:第一它经济要超过日本,第二它要对中国友好。印度要发展必须走上世界工厂这一条路上,它需要大量吸引国外投资。而印度这次制造冲突原因就是为了加速吸引西方的投资,它是通过不彻底激怒中国的情况下,适当和中国敌对来实现的,所以友好这一条无法满足,更何况印度想要成为的世界工厂天然与中国对立,印度对中国有更深的嫉妒和敌意...
    为什么印度急不可耐制造冲突?我们知道莫迪的废钞金融改革出现了大问题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增长,但是为什么印度经济没爆炸?一方面需要时间酝酿风险,另一方面前段时间有大量增长的国外投资来(因为大家看好印度未来的经济)缓解印度的这一金融风险。但是现在受疫情影响,国外对印度的投资百分之几百的在下降,而且印度的疫情至少还要持续一年。而且我记得郑教授有篇文章说疫情过后全球化会遭遇重大挫折,这不是天然和印度的世界工厂抱负相互矛盾的吗?疫情后全球化是不是遇到挫折我们不清楚,但有一点是清楚的,疫情过后的各国政府会出现财政危机,它们会怎么应对:有钱有能力的发债,挪用其它资产;没钱没能力的增加关税。也就是说未来对印度的投资会在1-2年内大幅度下降(当然就怕中国大幅度增加对印度投资,顺利让印度度过危机),到时候印度的金融风险会累积到什么程度
    如果按照郑教授的观点来做,是不是我们要配合印度边界制造摩擦,尽可能大事化小。印度出现金融危机,我们要大笔借钱给它们,那我们就真的成了傻子了。
  • 老郑已是新加坡人的思维。
  • 大禹治水的智慧你忘记了?我党提倡的主观能动性,你忘记了?作为一个有实力有智慧的全能型大国,对付一个农业型的印度措施实在是太多了,难度我们连英国的实力和智慧都没有吗?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成了世界警察,那世界城管这个活儿还是有人要干的嘛。
  • 印度人也是和作者一样想的,所以有恃无恐。
  • 对于印度,最好的就是重点防范,它能同时跟三个国家起冲突,证明了这个国家的非理性现状是无法沟通解决的,印度受害者心态泛滥,且报仇心切,在这种大印度心态下,找上中国是迟早的事,也不会因你的经济援助转变态度。关键还是对印度政府能够防控边界冲突的能力表示怀疑,同样,印度政府往往会被裹挟进这类冲突无法自拔。仅凭这一点,恰好说明,如果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外交关系,是无法稳定对外关系的。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