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台北京产呼吸机包机发往意大利!

回复36

  • 全球化的今天,众包分工是必然的,怎么可能什么东西都让你自己一个国家都做完了,别人还要不要吃饭了?
  • 我国落后太久了,追上来不容易,国人当自强,想改变现状还是得靠每个人自身的行动和决心
  • 什么是核心部件?只要是进口的,那就是核心部件,不是也是。
  • 别说改开前,就是90年代,吉列的双层刀片中国都做不了,都是德国生产。因为钢材指标达不到要求,现在你想买德国吉利刀片应该是最高端的才能看到。这就是全球一体化的好处,能让中国学习到很多东西。
  • 光讨厌有什么用?
  • 别担心,我们就是造这个的,国产呼吸机所谓核心部件并不是造不出来,只是价格便宜没必要专门制造,国内需要的话可以自己造,最多半个月就有了。
  • 哈哈,理解你的感受,我说说我的看法吧。有些东西你有了市场才能有规模化生产,这样成本才能降下来,不然成本会很高,成本高在市场中就没有竞争力,产品没竞争力企业是活不下去的。西方医疗设备和医药等行业经过上百年长久的发展,现在只剩为数不多的那么几个近乎垄断的大企业,早已形成成熟的体系和稳固的国际市场,你说市场权威大家听谁的,大家优先买谁的,尤其是这种事关人命的东西。他们的东西可靠,经过时间的考验,又有专利壁垒,我们另立炉灶又不切实际,所以很多问题真不是说说就能规避的,所以我们才讲要全球化,来整合各方优势,我们可能没有核心技术,但我们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当然还有一些情况是我们确实没那个能力,毕竟西方工业历史积淀深厚,我们一个刚完成工业化不久的国家什么都比别人强那才真说不过去了,可不要小瞧这玩意儿。还是理性看待国家吧,她确实不是很多人想的那么全能。
  • 毕竟多数产业我们都是后来者,首先制造市场需求量大、技术难度小的产品,在市场经济下是很正常的选择。
    呼吸机并不是太高科技的东西,之所以用外国的核心部件,并不是国内造不了,而是可靠性和寿命差一些,仍然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改进。而平时市场需求量很小的情况下,改进又要花很多时间和成本,国内企业觉得不划算,也就不去造了。
  • 其实很正常,对一般民品企业来说,自己生产全部零件基本不可能,只有疫情这种极端情况才会出现问题。
    不用讨厌,很多时候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并不是完全不能生产,而是成本实在不划算,比如那个原珠笔芯用钢。
    借这次疫情,以后又能少很多依赖,好事情。
  • 那你就去学工学 为国家做贡献 觉得那不好 你就凭你的能力去完善
  • 可喜的是,通过这次疫情,估计这种情况应该会解决。
  • 心若细沙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怎么感觉投入再多也是打水漂了
  • 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进口部件不代表国内没有:关键部件采购一般会选国际市场上占比比较高的,这和我们买名牌是一个心理,可靠性、适用性已经经过别人考验了,降低了研发、测试成本。
    国内没有的部件不代表生产不了:这就是前段说的比较火的隐形冠军的事情,很多产品受限于人家的专利、市场占有率、销售渠道,国内的公司生产就亏本或者生产了也卖不出去,所以就不生产了。
    最后,现在生产不了,不代表以后生产不了:很多技术并不是研发不了,因为没有市场,所以没人去做;只要有人给钱,分分钟搞出来。
    上述三条,占了90%以上的情况,所以不要一生产不了就上火。关键部件也是商品,要遵循市场规律,赔钱的买卖不能干,圆珠笔芯钢珠就是教训。
  • 外国的矛盾是,核心技术我都有,没有中国提供原材料和加工配件,我也造不出来
  • 全球化不是单只一个国家去做,当我们没有,其他国家有,可以让其他国家配合,这样全球经济才恢复得快,恢复得好
  • 一猜就有你这样的蹦达出来,前一段时间还说中国都没有能力生产呼吸机呢!
    我就这么说有些东西,没有你所谓的“核心零件”中国依然能生产,而有你所谓“核心零件”的国家未必能生产!
     不需要膨胀也不需要自怨自艾,有得必有失。
  • 再世华佗 英彦:爱情和战争不讲诚信输了都是DNA流传不下去
    全球化,就是这样的,而且这个涡轮机啥的部件自研根本不行的,因为医疗用的只是狠小的量,大部分是工业用的,医疗是在比如100万个工业用涡轮机里面买1万个做成呼吸机而已,没必要自研的,除非你的公司是专门做这个,做到100万的产量都是你的,否则狠难自研,成本太高,其他国家去工业化的原因也是成本问题,是中国的低成本打掉了其他国家的某些工业,对方的低成本打你的也是类似的。
  • 这些玩意不是做不出来。只是做出来不划算。所以先用到进口的。成本降下来了,质量也还凑合的话,肯定用自己的。
  • 小米的猪肉论:自研不如买别人的
  • 不做,就不知道缺什么,哪里需要攻关。知道了之后,就可以展开相关研究攻关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