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崛起及中国衰落的根源在哪?

  • 共和国之翼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与其说是民族缺陷,不如说是国土和人口都巨大型的国家的缺陷。如同对黄金白银的追求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对更高生产效率的追求开启了工业化。西方国家普遍人少地狭,依靠传统手工业无法消化大量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资源,对利润的追求导致了资本对于技术的偏爱,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需求使得科技的传播比在任何一所大学都要快。

    而同时期的中国,一方面没有参与世界殖民浪潮,另一方面,国内的手工业足以和早期欧洲工业抗衡,甚至犹有过之。同时,封闭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也使得中国缺乏对新技术和工业化的渴望。

    至于说中国在近代科技落后,这并不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障碍。因为科技是会传播的,这里不讨论清朝对中国接受外来科技传播起到了多大的阻碍作用,单说明朝末年,一些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已经随着传教士来到了中国,不少中国人也并不排斥这类知识,甚至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是不是“轻视远离实践的理论思维”,其实都不影响发展工业化所获的的知识。

回复1

  • 背山远行 无论山是否向我走来,我都背山远行
      一个必须被老师骂、挨家长揍才能学习的学生,肯定是有问题的学生,而不是没问题的学生。被动反映论当然是一种错误,中国人当然不该是包括地理在内的客观环境的奴隶,做了奴隶就是犯了错误。

      关于传播问题,你所谓的“中国人也并不排斥”,其实是个别中国人不排斥。你只要看看从林则徐开始的近代中国人的认知历程就够,越早的认识越让人啼笑皆非。而科学传播的障碍,也不能只把清朝当替罪羊,历史事实是,中西之间的交流一直都相当丰富和活跃,我们接受了大量实用性的东西,但我们既不产生科学,也不接受科学,大概两千多年一直如此,直至鸦片战争。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