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是如何一口口吞噬掉清王朝的?

  • 你的老戴有问题,有没有真正思考。1、那个饥荒是局部的,是天灾,,灾荒的边缘地区可以获救或减轻;2、那是的人口密度是多少;3、人可逃走——而1960的那一次,1、全方位、无死角限制人,人根本没有也无处可逃,全国性,全人民性的疯狂;2、是人祸,所有的农村的粮食全被标记在数,无处可获得或匪;3人口密度多了好几倍————重点1、局部与全国,范围1:30;2、人口密度大几倍——————三千万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小屁孩没有了解没有调查,请不要想当然的反对。人家的结论是有一定调查的,你研究调查的没有?

回复7

  • 全国性疯狂?说中原遭灾还可以理解,岭南可是没听说,虽然都喊饿,但是也没见谁说一天一顿饭……
  • 您说的是那位学者的调查,曹树基?
  • 雪饮狂刀 试看将来的寰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你公布一下你的调查资料,或者说一下的你的资料来源,再或者公布一下受访者名单,我请大家一起实地调研。
    要是拍脑门臆想或者道听途说那就说清楚,想当然的事情禁不住推敲。
  • 三千万是根据人口出生率算出来的最大差额,不是调查出来的,严重高估了,3千万把正常死亡的也算进来了,各种严谨分析后的数据,在400到1千万之间。
       无处可逃也不是的,我父亲61年正好当兵6年后第一次探亲,当时他少尉,从旅顺到湖南湘西,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因为灾害交通不畅,一个月的探亲假,他在家里只待了三天,其他全在路上绕,还两次常规手段弄的票。一次是在一个车站碰到同师的一个军官(不认识因都久等买不到票聊天认识的),那人发现他带了部队的信纸,出主意买了个土豆做假介绍信说执行紧急军事任务买的票,还有一次是送了两片海带给所住旅馆服务员(女儿在车站)买的票。
        父亲说,除灾害断绝交通他要绕路外,还有就是大量的外出逃荒的人,拿着介绍信乘车不要钱导致运力紧张,他们正常的旅客买不到票,这和不准逃荒的说法也不一样。
        另外各地情况不一样,我父亲回到湘西家中,发现没人吃苞米杆芯,而在辽宁,苞米杆芯是很珍贵的东西,找都找不到,他们部队自己都将柞树叶处理后磨成粉参到高粱或玉米面中蒸窝头吃,吃了胀肚子,便秘。
       那时全国上下同心抗灾,军队本来是有定量的,但他们每日节省三两支援当地地方。
        我三伯那时是农行的干部,就是疏散城市人口回乡的,不同的是他不是被迫的,而是组织不准他回他自己坚决要回乡,觉得当当时农民比做干部好,这和普遍的情形又不一样,当然三年一过,他后悔一辈子。
        有人祸的错误但也有及时改正错误,说明这两点的就是饥荒最严重的是60年,但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是61年。
        还有,当时中国人口只有6亿,三千万就是百分之5了,当时又是农业社会,大家庭大家族很多,百分之5,应该是现在的每个人都有亲戚饿死了,显然显示不是如此。
  • 我爸爸当年正好是1岁半,全家当时最大的年纪是15岁的小姑,她带着3个弟弟,背着我那2岁多都饿的站不起来的爸爸,带着另外2个10岁左右的弟弟每天干活活着,除了村里可怜的食物供应,每天4个人唯一的食物补充 就是1个玉米窝头,3 个大的全让着我爸那个小的,就这样4个人都没饿死,我对你们这种动不动这饿死多少人的谣言从来没有相信过。
  • 当时的人口不过六亿,要是真死了几千万,这个社会还能保持稳定?国家政权还能稳固?还能在几年后就恢复在灾害之前的人口增长率?

  • 人家调查了,有调查来的资料和证据吗?有的话,拿出来晒晒。清朝的那场大灾荒的惨状有各种人等的现场记述等文字资料记载,而且是相互可印证的,你的“人家”能拿出这些东西来吗?这下面有个“拜水都江堰”的说他们家在那个年代饿死了几口人,但说给几十公里外的邻县人听,人家就不相信了,因为人家那里没人饿死,如果到了饿死三千万人的程度,那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了,别说几十公里以外,就是几百公里以外也照样得大批的人被饿死,你的那个“人家”的“一定调查”对此怎么解释?既然这里饿死了人,几十公里外的人就没人饿死,说明饿死人只是个别的、局部的和少量的,这调查研究的不够么?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